引用:
|
作者petrucciani
我講的從頭到尾都只是強調「機車是台灣人很重要交通工具,但在其他國家未必」
以及「不要以為全世界交通不便的地區 人民都偏好以機車代步」
事實上騎機車跟什麼大眾運輸系統的品質沒有絕對的正相關
以我目前所在的德國小城市而言
這裡的大學生騎三四十分鐘腳踏車去學校上課的比比皆是 即使冬天天天都零度以下
公車是有 也蠻準時 但是半小時一班 晚上七點後不是減班就是沒車了
週末很多車更是停駛
這裡的人也不願意買車 因為車子並不便宜 油價貴養車更貴
這種狀況符不符合台灣的交通不便?
可是街上有機車嗎?很抱歉幾乎是沒有 除了偶而呼嘯而過的重機之外
騎機車在這裡基本上是興趣
因為整個國家控制稅率以及油價來維護環保(這裡並不是只針對機車)
所以不開車的人最後都選擇了腳踏車
我也是覺得騎機車比較輕鬆啊 但是偏偏路上就是看不到機車
|
我已經說過,重點不在於你說了什麼,而是在於你的口氣容易遭人誤解。
大眾運輸的品質或許不會直接導致機車成為運輸的主流,
但一般人都會尋求最方便的替代方式,
在德國是自行車,在台灣卻一定是機車,
至於為什麼?我想從政府的政策到人民的習慣不一而足。
你認為公車半小時一班的地方很鄉下?
我家兩三個小時才一班,而且不准點。
你認為台灣沒有很多人住在交通不便的地方嗎?
我認為其實還不少,因為除去大台北,
其他的地區大眾交通運輸大多不便(北中南東部我都長住過)。
這會不會導致許多機車湧入都市,我想是會的,
因為台灣人都已經知道機車的方便性與經濟性,
你可以說是台灣人懶,但事實這就是人性,
機車的使用也已經形成台灣的特殊文化。
所以,當你叫大家不要以台灣的眼光去看世界,
也請不要以日本或西方世界的框架來檢視台灣,
文化社會情境不同會產生不一樣的社會行為,
的確世界上大部分的地方都不是以機車代步,
但不要忘了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人可能連新腳踏車都買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