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nior Member
|
78屆奧斯卡/「斷背山」不敵「衝」力 奧斯卡的安全選擇
記者周永旭/編譯 2006-03-06 17:59
轉載自蕃薯藤
「衝擊效應」爆冷門擊敗「斷背山」,拿下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大獎,「衝擊效應」何以能贏過「斷背山」,在奧斯卡落幕後掀起廣泛討論
洛杉磯時報認為,因為奧斯卡評審選擇這個「最完美的避風港」,滿足自己的良知和道德感。
路透評論認為,今年奧斯卡打開同志主題電影的櫃子,但是也迅速關上這道門。「衝擊效應」的獲勝意味著奧斯卡評審比較能接受一個利用當代洛杉磯種族衝突此一黑暗面弱點虛構的故事,而非兩個已婚男人之間一段動人心弦的愛情故事。「斷背山」改編劇本家麥克莫特崔在會後就說,「或許,真正的事實是,美國人不想見到牛仔是個同志。」
過去從來沒有一部同志電影贏得奧斯卡最佳影片,一直到5日也仍舊如此。奧斯卡最大的問題在於,經常站在社會議題第一線的好萊塢是否願意打破另一個禁忌。
路透引述華盛頓郵報6日的評論說,「影迷和關心政治的人,今天凌晨會爭論一個問題,奧斯卡最佳影片給了衝擊效應,是否真的因為該片的實力,還是這只是影藝學會的推拖之詞,不把這個獎給斷背山。」
洛杉磯時報評論家圖蘭認為,「斷背山」的敗北,象徵好萊塢還沒準備給同性戀議題成為主流應有的聲望,「儘管它(斷背山)佔據所有雜誌封面,有票房佳績,儘管深夜脫口秀都拿這個當話題,但是如果你無法體認,『斷背山』讓一些人格外不舒服,那就表示你不能掌握這個工業的脈動。」
洛杉磯時報的評論認為,「衝擊效應」獲獎的最大理由,也是其最根本的一點,就是這是一部標準的好萊塢電影,提供人們一大堆標準的好萊塢式滿足感,但又能讓他們覺得有打破陳規的大膽突破,這是一部讓人會覺得自己是個好人的種族主義電影,「因此,對於那些對斷背山感到困擾,但是又想能夠面對自己,覺得自己是個善良,有建設性的自由派,『衝擊效應』提供了最完美的庇護港。」
紐約時報認為,「衝擊效應」打敗「斷背山」是今年奧斯卡一大冷門,反映了影藝學會這個以洛杉磯人為多數的意向
華盛頓郵報則說,面臨種族議題過於簡化,劇中人物太過刻板爭議的「衝擊效應」拿下最佳影片,算是意外的贏家。
「衝擊效應」導演哈吉斯拿下最佳影片的小金人後表示,「我們還在弄清楚是不是真的得獎了...我們沒人料到(得獎),但是我們有一個小小的期望...今年是好萊塢肯定那些打破成規者的人的一年。」李安在後台被問到,斷背山沒能拿下最佳影片的感想,以及同志議題是否成了得獎障礙,李安說,「我不知道...你們問了一個我不知道答案的問題。」
--------------------------
外國媒體對這次最佳影片的結果
也是批得挺直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