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Shade
而 BD 的優點是容量很大,所以他可以用 22Mbps 的流量塞進 2 小時的影片,可以使用現行使用已久技術已經成熟的 MPEG-2 壓縮。對於高解析度的實攝影片來說,MPEG-2 仍是目前最好的選擇,VC-1 和 H.264 MP 都有細節損失的缺點。不過如果是用 H.264 HP 也就是 FRExt,那麼應該是可以取代 MPEG-2 提供更優秀的畫質,只是不知道要等多久才會看到真正用 FRExt 壓縮的影片。
從一開始 BD 制訂的規格就拉得很高,有點像是能提供更好的為什麼不做得更好這樣,相當變態的企業的哲學,不過我喜歡
在規格上,兩者還有一個地方也可以看出不同,BD 和 HD 的資料流量 1x 大約都是 36Mbps 左右,HD 會再高一點。而 BD 特別為了影片用途,再制訂了一個 1.5x 的傳輸速率,讓影片的 BD-ROM 的流量最高可以到 54Mbps,為超高的變態畫質預留後路.....
不過這些規格我想初期應該是看不到,甚至一兩年後看不看得可能都有問題,現行的 ATSC MPEG-2 解碼晶片只能應付到 40Mbps,而 BD 首發的影片還是採用 MPEG-2 壓縮,流量大約是 19Mbps VBR 上下震盪,最高流量可以到 36Mbps,我想這樣應付 1080p 的影片應該是可以了,只是我很好奇如果 HD 搶先一步大量使用 VC-1 或 H.264 MP,19-22Mbps VBR 的 MPEG-2 對決 8-16Mbps 的 VC-1 or H.264 MP,誰的畫質會比較好?我覺得 BD 不一定能贏吧.....
|
那個表中的BD 單層25G 儲存 3.8 小時的影片要12Mbps 的資料流量,好像不太準確,我算了一下可以用到極限14Mbps 的資料流量,和它標稱的不太相符,難道12Mbps 是指影音的流量,還有2Mbps 的其他資料流量?
假如不是這樣,以2 小時的影片計算
HD 單層 15G —— 16.6Mbps
BD 單層 25G —— 27.7Mbps
HD 雙層 30G —— 33.3Mbps
BD 雙層 50G —— 55.5Mbps
這樣的流量再扣除3Mbps音軌等流量,變成影像部分可用流量大概為:
HD 單層 15G —— 13Mbps
BD 單層 25G —— 24Mbps
HD 雙層 30G —— 30Mbps
BD 雙層 50G —— 52Mbps
假如是放1080p的内容,使用MPEG-2 編碼,單層的HD會死得很慘,BD也不會好到哪裡去,可能那些很容易壓縮的視源還可以勉強過得去。
所以,個人認爲HD 單層只能使用H.264/AVC這樣的編碼才能保證影像品質,至於H.264 HP壓縮的影片,目前已經有幾個軟体都可以支持High Profile,假如用軟体處理,要看到應該不難,只是對機器配置有些要求。
見到H.264/MPEG-4 AVC Main Profile@Levels 4所提及的最大流量為20 Mbps ,High Profile可以達到25 Mbps,還沒有超過 1x 資料流量。
不過在Main Profile@Levels 4.1/4.2 時,最大流量可以達到50 Mbps,High Profile時更可以達到62.5 Mbps,超過了BD的那個1.5x 的傳輸速率
還有更變態的Levels 5/5.1 呢?High Profile時可以達到300 Mbps,不知道到時是不是要弄个10x 來傳輸呢?
另外Shade兄之前不是有篇測試H.264/AVC 在壓縮 HD 訊源時的表現,怎麽不見下文,小弟很想見到H.264/AVC vs. MPEG-2 的實測對比
引用:
|
作者Shade
當然如果看到 HD 是用單層 MPEG-2 壓縮�***長又超過 2 小時或者 2 小時左右,我想就可以不用去買了
|
不用太灰心的,假如是用HD來放Main Profile@Main Level 的MPEG-2呢?這樣那些超難壓的DVD可以有足夠的流量來儲存了,不知道會不會有這樣的規格的產品出現,和DVD-9成本有多大差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