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airitter
你說的片子價錢的差異是沒錯!但是有一個問題點廠商推出HD與BD兩種片名一樣的影片價錢會差異這麼大嗎?以PS2剛推出時DVD的片子和CD的片子好像在價錢上都是差不多的。
當畫質一樣時,規格不是問題,價格才是關鍵.這是沒錯,不過HD(8Mbps)RD(12Mbps)畫質並不一樣
|
那個表中的 HD(8Mbps) 和 BD(12Mbps) 是指如果 HD 以 8Mbps 的資料流量記錄的話,單層可以儲存大約 4 小時的影片,BD 如果以 12Mbps 的資料流量記錄的話,單層可以儲存 3.8 小時的影片,但是並不是指 HD 只能用 8Mbps 記錄影片,BD 只能用 12Mbps 記錄影片,兩者都可以使用更高的流量,只是流量越高,能收錄的影片時間長度就越短。
HD DVD 的缺點就是容量不夠大,以 8Mbps 能收錄 4 小時的影片來計算,2 小時的影片只能用 16Mbps 的流量來儲存。1080p 解析度的影片用 MPEG-2 壓縮,16Mbps 絕對是慘不忍睹,方塊滿天飛。有看過台灣現在的數位電視嗎,在高解析度電視上那種明顯的低流量壓縮方塊亂舞的悲慘情況,HD DVD 如果用這種規格,下場就是那樣。
所以 HD DVD 才要積極的納入新一代的壓縮規格,VC-1 和 H.264 AVC(包括 High Profile 也就是 FRExt),因為在這樣小的容量限制下,只有用這些新一代的壓縮規格提高壓縮率,才能塞得進去。
所以 HD DVD 就像當初的 CD 一樣,是考量到現實成本下的妥協產品,勉強可用,提升的幅度是剛好夠用就好。
而 BD 的優點是容量很大,所以他可以用 22Mbps 的流量塞進 2 小時的影片,可以使用現行使用已久技術已經成熟的 MPEG-2 壓縮。對於高解析度的實攝影片來說,MPEG-2 仍是目前最好的選擇,VC-1 和 H.264 MP 都有細節損失的缺點。不過如果是用 H.264 HP 也就是 FRExt,那麼應該是可以取代 MPEG-2 提供更優秀的畫質,只是不知道要等多久才會看到真正用 FRExt 壓縮的影片。
從一開始 BD 制訂的規格就拉得很高,有點像是能提供更好的為什麼不做得更好這樣,相當變態的企業的哲學,不過我喜歡
在規格上,兩者還有一個地方也可以看出不同,BD 和 HD 的資料流量 1x 大約都是 36Mbps 左右,HD 會再高一點。而 BD 特別為了影片用途,再制訂了一個 1.5x 的傳輸速率,讓影片的 BD-ROM 的流量最高可以到 54Mbps,為超高的變態畫質預留後路.....
不過這些規格我想初期應該是看不到,甚至一兩年後看不看得可能都有問題,現行的 ATSC MPEG-2 解碼晶片只能應付到 40Mbps,而 BD 首發的影片還是採用 MPEG-2 壓縮,流量大約是 19Mbps VBR 上下震盪,最高流量可以到 36Mbps,我想這樣應付 1080p 的影片應該是可以了,只是我很好奇如果 HD 搶先一步大量使用 VC-1 或 H.264 MP,19-22Mbps VBR 的 MPEG-2 對決 8-16Mbps 的 VC-1 or H.264 MP,誰的畫質會比較好?我覺得 BD 不一定能贏吧.....
當然如果看到 HD 是用單層 MPEG-2 壓縮�***長又超過 2 小時或者 2 小時左右,我想就可以不用去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