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sic Member
|
引用:
|
作者samwu995
台灣的法令應該是行政院提出修改版本
再送交立法院審查通過吧
|
應該不是只有行政院可以提出吧
立法委員們自己也是可以提出的
立法程序
引用:
提案是立法的第一個步驟。提案的來源為:行政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立法委員及符合組織法規定之黨團。至於預算案之提出,則專屬於行政院。
提案先送程序委員會,由秘書長編擬議事日程,經程序委員會審定後付印。程序委員會置委員三十六人,由各政黨(團)依其在院會席次之比例分配,每一政黨(團)至少一人。院會審議法案的先後順序,由程序委員會決定。
政府提案或委員所提法律案列入議程報告事項,於院會中朗讀標題(一讀)後,即應交付有關委員會審查或逕付二讀。委員提出之其他議案,於朗讀標題後,由提案人說明提案旨趣,經大體討論後,依院會之決議,交付審查或逕付二讀或不予審議。預算案於交付審查之前,行政院院長、主計長及財政部部長應列席院會,報告施政計劃及預算案編製經過並備質詢。
委員會審查議案時,可以邀請政府人員及社會上有關係人員列席就所詢事項說明事實或發表意見,以供委員參考。議案審查完竣後,提報院會討論。審查會出席委員若不同意審查會之決議時,得當場聲明保留院會發言權,否則即不得在院會中提出相反之意見。法律案交付審查後,性質相同者可以併案審查;但已逐條討論通過之條文,不能因併案而再行討論。 各項提案若於該屆委員任滿時,尚未完成委員會審查程序者,下屆委員不予繼續審議。
各委員會為審查院會交付之議案,得依規定舉行公聽會,邀請相當比例之政府人員及社會上有關係人事表達正、反意見,並將其意見提出報告,送交本院全體委員及出席者,作為審查該案之參考。委員對於法律案、預算案部分或全案之決議有異議時,得依法於原案表決後,下次院會散會前,提出復議動議。復議動議經表決後,不得再為復議之動議。
二讀會討論經各委員會審查之議案,或經院會決議逕付二讀之議案。二讀時先朗讀議案,再依次進行廣泛討論及逐條討論。二讀會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對於議案之深入討論、修正、重付審查、撤銷、撤回等,均是在這個階段做成決議。經過二讀之議案,應於下次會議進行三讀;但出席委員如無異議,也可以繼續三讀。
三讀會除發現議案內容有互相牴觸,或與憲法及其他法律相牴觸外,只得為文字之修正。立法院議事,除法律案、預算案經三讀程序議決外,其餘議案僅需經二讀會議決。
完成三讀之法律案及預算案經院長咨請總統公布並函送行政院。總統則於收到後十日內公布之,或依憲法增修條文第三條規定之程序,由行政院移請立法院覆議。
行政院對立法院決議之法律案、預算案、條約案之全部或一部分如認為窒礙難行時,得經總統核可,於該決議案送達行政院十日內,移請立法院覆議。立法院應於該覆議案送達十五日內作成決議;如遇休會期間,則應於七日內舉行臨時會,並於開議十五日內作成決議;逾期未議決者,原決議失效。覆議時,如經全體委員二分之一以上維持原決議,行政院院長應即接受。
立法院得經全體立法委員三分之一以上連署,對行政院院長提出不信任案。不信任案於院會報告事項前提出,隨即由主席報告院會,不經討論即交付全院委員會審查。不信任案提出七十二時後,即應審查並報院會表決,全案應於四十八小時內完成,否則視為不通過。不信任案之表決,以記名投票為之,如經全體立法委員二分之一以上贊成,方為通過。處理結果,應咨送總統。不信任案如未獲通過,一年內不得對同一行政院長再提不信任案。
總統於立法院通過對行政院院長之不信任案後十日內,經諮詢立法院院長後,得宣告解散立法院。但總統於戒嚴或緊急命令生效期間,不得解散立法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