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我覺得這是台灣雇主普遍太彄的關係吧
大部分的雇主即使賺很多
Share的精神並沒有
加上現代台灣人一種沒有向心力的劣根性
導致競爭力節節敗退
這是惡性循環
(之前我們老闆要發薪就說賺不多,但言談中又不小心透漏說自己公司很賺  )
樓主題到麥當勞
難道台灣麥當勞不賺嗎?
但是麥當勞的薪水又是多少呢?
員工賺不多
就沒有辦法大量消費
連帶影響到商家
商家影響該員工發餉
發餉又影響該員工無法大量消費
(再來就是民生必需品惡性漲價,導致其他消費比例降低)
整個結構的經濟好像無法提升
但人民每月的帳單比十年前多出許多名目
行動電話,網路,停車費,各式各樣保險費....
你的收入固定
但要付的支出很多
你沒有辦法存一些錢來做額外的消費
社會的供需每個月就是固定誰賺誰的錢而已
重點是
如果商家對消費者漲價
"成本增加"一定是百年不變的爛理由
再怎樣漲也漲不到員工的薪水
很多餐廳收取客人百分之十服務費
只是變相漲價
也沒有落實到員工的部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