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小弟覺得,人類影像工業發展至今,畫面美輪美奐是沒問題的,但似乎仍不及發展了上千年的文字,目前我沒看到過,哪部電影畫面能傳達出「詩意」來,不必是多有哲理玄妙的詩,就很白話的
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艷影, 在我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作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彩虹似的夢.
尋夢, 撐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爛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取景都不難,畫面要多美也不是問題,難傳達的是作者營造的氣氛,想和自然融為一體的心境,要怎麼用影像傳達「不帶走一片雲彩」這種把自然還給自然,只帶走回憶的意境,一個意境轉一個意境、一個心情承接一個心情,也許還不是目前的拍攝手法能辦到,又如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如真拍個醉老頭在月下起舞,那就是志村大爆笑了,千里共嬋娟,這意思也沒辦法拍,這把心情投射於自然,很多導演能用畫面說故事,襯托人物心情,但一首詩往往是很多複合意境、意思的連貫,要作到恐怕不容易,期待哪位天才導演現身,要能把詩給拍出來,中國文學就有救了,別說詩難拍,其實連散文都未必拍的出來,如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如果畫面上真的有燕子和桃花,那就是「俗」,又如背影一文,白話至極,卻感人至深,但如果照文中所寫來演,走過去買橘子再回來,只會讓人覺得無聊,難傳的的是作者不忍不捨的心情。
影像工業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詩意就是塊處女地吧,希望哪一天,能拍出這種影像來,成為獨特的文化創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