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ior Member
|
不提卡神的案例,中國信託集團幹這種吃定消費者的事也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我之前也有過一張中國信託的信用卡,是玫瑰大眾聯名卡,兩年前辦的,後來也退掉了。
辦那張卡的源由是我每個月固定有約1000~2000元的正版CD消費,以往我買CD主要集中在四家唱片行:佳佳、光華合友、玫瑰和大眾,以兩年前來講,其實玫瑰和大眾賣得比較貴,一張大概貴10~20元左右(我主要都買古典音樂的CD),但是我並不會說刻意要省這個價差,大概就是剛好進那家唱片行看到有想買的就買了,所以還很常在玫瑰和大眾消費。我家附近就有一家玫瑰唱片行,那次是店員跟我極力推銷辦卡的好處,主要就是買CD可以打折,我算了一下,雖然他家賣比較貴,但是打完折後就不會了,當時想法是如果他家不會比較貴的話,那我以後在玫瑰買就最方便不用再跑別家了,反正我固定都會買CD,在那家買沒什麼大差別,所以就給他辦下去了。
沒想到我辦完卡才刷了一次還兩次,記得是卡辦完後不到一個月,玫瑰和大眾唱片行就全面漲價!每片都漲了大約30元左右!我非常生氣,有被騙的感覺,於是從此以後再也不到玫瑰和大眾買任何一片CD(在這件事發生之前我大概有50%~60%的CD是在這兩家唱片行買的)。
為什麼這件事完全是中信集團的問題?因為玫瑰和大眾這兩家唱片行中當時都是中信集團旗下的一員!(直到不久以前他們才將這兩家唱片通路脫手轉售給別人)那種行徑分明是要搞促銷,卻又不願承受價格優惠後帶來的收入損失,所以又漲價補回來,擺明一點虧都不肯吃,一定要佔盡便宜!
從那之後再也不碰中信的任何東西,這回卡神事件在我看來,其實十分符合中信的作風-便宜要佔,虧一點都不能吃...
__________________
=================
我從來不把錢當錢看
我都是把錢當命看!
=================
所謂 理論,就是大家知道為什麼,但實際上行不通
所謂 實務,就是沒有人知道為什麼,但實際上行得通
本公司已經完美結合了理論與實務:
什麼都行不通,而且沒有人知道為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