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dragon-cat
一般玩家對這種高品質的產品根本沒啥信心,高價位等於功能強大,品質未必好多少,大家都知道台灣廠商的心態,競爭激烈能省則省,就拿電容來說,明明日系比較好,CPU供電部份用的是全日系,其它部份就給你搭配幾顆台製曾經爆過的品牌,差那電容價錢會差多少成本,售價跟品質不成比例,某家大廠做主機板可是有名的省料~高價位賣不好也別怪人;西方先進國家對消費者保護周到,廠商不敢亂來,沒人要的次級品只好丟回自己消化,那就不要怪消費者挑便宜,反正品質又不如外銷貨,那就撿便宜退而要求保固服務
|
這裡不想對比"華而不實"的商品..
之前在跟某些廠商配合時(這些廠商,專門挑國內廠商做的商品,但只做外銷的商品).
拿來國內賣,一次賣,也只拿個幾百個而以..
品質一模一樣,價格訂的比國外賣價低..
(這個事情,我也做過,直接跟廠商配合..)
國外的代理商或經銷商,下量是K的單位,每個月都會叫貨,國內的部份,叫的量是"百"以下,而且好幾個月,甚至以後都不在叫貨了,太多廠商,是直接放棄國內市場,這個有在玩團購等的就知道了..自己去問廠商就知道了,那有廠商可以賺錢,寧可不賺的..
當初這些廠商也跟自己一樣,認為有這個市場,到後來,證明國內沒有這個市場存在..
不相信也沒辦法,我當初也是不相信,只能用實作去證明這個論點,而基本上,有做起來
的,以我的印象算是沒有..
產品"外銷"的較好,"內銷"的較差,那如果你拿"外銷"的來國內賣,加上該得的利潤,賣的就會好嗎?自己試看看吧~良心建議你,不要玩太大,賠不起的..
國內的"產品"對比先進國家或許有些商品拿到的次級品,但你要想,對比台灣,其他更落後的國家,拿的可以是"次次級品",或"次次次級品",這個專門在吃"大量廠商庫存品",算"貨櫃"以上的量,去問就知道了,我們不要的次次等級商品,反而在國內難賣,利潤低,反之運往..,大陸,印度,泰國,越南等較好賣,利潤高...這些國家還"買不起我們所謂的次級品",這是程度上的差異,當國內成為先進國家的消費程度水準時,自然拿的都是最好的商品,但現在的消費觀念,以電腦來說,還不是如此.(但如對比一些"高級筆""高級錶""高級車"等,我們台灣可算是超越先進國家的水平,這些商品,很多首賣可都是台灣,而不是其他國家"),就以日本來說,他們的基本薪資在那裡,美國的基本薪資在那裡,一個主機版5000元的價格,以台灣可能是一週的薪水才買的起,對比日本,美國或平均年所得更高的國家,可能只是一天,或二天的薪水而以.
如果你是廠商,為何不分成三個等級的去賣
1.第一等,高價高品質商品,賣日本,美國等(我要品質,價格其次)(不用偷料了,反正高品質的商品有人買)
2.第二等,中階價位台灣等(在意品質,在意價格)(能偷就偷,會被看出來的不要偷,有偷的被看出來,除非其他廠商也不偷,我在來不偷)
3.第三等,低階價位中國大陸,泰國,越南等..(我要價格,品質其次)(這不用用那麼好啦~能動就可以了,幹嘛又好的料,這個拿掉可不以便宜點)
你可以不分,但分出來,可以讓自己賺的更多..就單以"廠商看法""利潤看法"來看..
你可以不能去認同,你可能是屬於第一等或第三等的消費群,但這是對比整體的..
不認同也無法,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想法,也無法改變你,但相同的,每個廠商也有自己的做法,既然不要人家改變你的想法,又何需強求廠商要改變他的作法..當市場風向改變,廠商也只看這個而以..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