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 Member
|
給樓主 :
這個話題,筆者獻醜一下,作個申論,而希望此議題,也應該要平息了!
做生意,開公司的老闆,不管是鴻海郭台銘,還是路邊小販,都很清楚其目的就是要獲利.
而獲利的幾個關鍵指標在於:
1.成本控管.
2.現金流量
3.存貨週轉率與平均銷售週期
4.毛利與淨利問題
以第一項來說:成本包含採購成本,存貨成本(利息堆積),及其他固定與變動成本,
拆封出售,除非是單一品牌及單一產品有100%替代性,否則若在銷售品牌與種類
繁多的狀況下,將導致剩餘的光碟難以在短期內一次出清,而造成成本(利息)增加.
以第二項來說:店家跟光碟盤商批發來的光碟,大部分是開三個月的支票,店家若
無法於兌現周期內支付初期採購成本,便需以個人額外的其他現金支付,這會造成
現金流量不足與資金排擠效應,使店家無金資來批售其他商品,若是店家的現金是
透過借貸而來,那情勢會變的更惡劣.這乃延續以上第一點成本堆積而衍生的問題.
以第三項來說:存貨週轉率越高與平均銷售週期越低,才能創造最大的營收與減少
不必要的呆帳與成本積壓. 拆封來賣的光碟,其總量盤點也是一個很麻煩的問題.
費時又費力,把光碟拆封來賣,跟企業的存貨週轉率高與平均銷售週期低的基本營運
理念是相違背的.
以第四項來說:批發跟零賣,毛利率看似相同,但淨利問題需把賣方額外處理銷售問題
得人工與其他變動成本給算進去,由於採零賣後,平均銷售金額降低,而處理相關事宜的
人事費用增高,除非零售的單價能與批次出售的淨利打平,否則零售只會把賣方的平均
淨利拉低.
針對以上四項,有賣方只賣單一產品,這類賣方採零售模式所造成的問題,會比採取
零售模式而大規模販售各類片種的店家,所造籌的營運問題還來的少.
但若有業者願意採零賣與批次銷售雙軌並行,基本上是屬於其個人行為,不管是要
創造個人口碑或是風格,選擇適合自己的賣方,而不批評不合自己需求的賣方,這是
筆者的建議與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