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CCD0568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04
您的住址: 台 灣 共 和 國
文章: 220
  誰來「保管」民間捐助?

  互相幫助是中國人的優良傳統,中國人就推崇「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從陳易事件中,同樣可以看到中國傳統互助精神的閃光。易良偉肝病的兩次治療,都有單位、學校、親戚朋友的捐助。但這只是一個熟人圈內的支援,當這些資源不足以解決問題時,網絡就發揮了獨特的面向公眾募集資金的作用。但網絡平台上,面對的是陌生人的捐助和信任,如何保護這種信任感,中國傳統的互助方式卻不能給出答案。

  易良乾在經過陳易這件事後,也發出了感歎,他說,希望有一個機構,對民間個人捐款進行監管,定期公佈賬目,最大化地透明化公開化,這樣當事人就不會再受到類似傷害了。

  而實際情況是,中國目前的民間慈善機構非常弱小。截至2004年底,中國慈善機構獲得捐助總額約50億元人民幣,僅相當於中國2004年GDP的0.05%,而美國同類數字為2.17%,英國為0.88%,加拿大為0.77%。

  八分齋在參與組織網絡救助的時候,發現許多具體的問題沒有辦法解決。比如,有的受助者得到的捐助超出了所需,而有的人卻得不到足夠的救濟。在捐助者和受助者之間,沒有一個中介組織起到蓄水池的作用,沒有辦法調節捐款以使捐贈到達最需要的人的手裡。這讓他想到要成立一個國家承認的正式的慈善機構,以幫助更多的人。

  他查了一下法律,發現捐助行為的法律關係靠《公益事業捐贈法》來規範。但這部法律只適用於「公益性社會團體」接受捐贈的行為,私人要成立這樣的機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八分齋認為,正是由於慈善組織的缺位,導致了陳易事件的悲劇,易良偉是一個沒有制度保障的慈善事業的犧牲品。

  另外,八分齋還提到,中國即使是半官方的慈善機構,也缺乏監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青基會挪用希望工程捐款進行投資的事件。除了通過立法、免稅鼓勵等措施培育中國民間慈善組織外,還應該有一套對慈善機構的監督。

  美國對慈善組織的監管非常規範,美國非政府組織全國慈善信息局(NCIB)制定了慈善組織行為標準,每兩到四年對全國的慈善組織進行一次評估,評估結果通過媒體和網站予以公佈。慈善組織的透明度非常大,任何一個公民都可以去查賬。這種形式的監管事實證明是有效的。在美國,慈善已經成為一種高度普及的大眾文化。

  八分齋說,網友們的善良都是非常純粹的,但如何利用強大的互聯網來傳遞愛心,並保護脆弱而可貴的這份良善之心,一定要有成熟的民間慈善組織,一定要有有效的監管體制。他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中國民間慈善事業向著正規化的方向發展。「只要是真實地披露信息,坦誠面對公眾,網友的熱情會越來越高。」八分齋說。(編輯:姜志)


-------------------------------

補2張圖


八分斋所拍下的陈易所穿的被网友质疑的耐克鞋


陈易的房间摆设很简单
舊 2005-11-15, 06:46 PM #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CD0568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