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ewings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4
文章: 79
引用:
作者fipper
專家….

我前面大概有提過了。

你要知道的話,就跟你說好了。

在二戰時,德軍砲兵有所謂的突擊砲。

主要任務為提供步兵火力支援與對碉堡等陣地進行直接的火力投擲,但是主要的是他還提供了一定的反戰車能力。(而你要說的牽引式反戰車砲,說自走式反戰炮比較象啦)

所謂的驅逐戰車,簡單的說就是重型的突擊砲,屬裝甲單位。(屬什麼單位在後來得知,這也是因為驅逐戰車的由來的一個因素)

驅逐戰車主要的任務為反裝甲單位。

而前面也說過了,有了tiger、panzer那樣優秀的戰車不用,為什麼還要另創出這種使用上沒有那樣靈活的單位呢?

一來是德國所面對的裝甲單位數量,二來是本身的生產能力不足。最後,最重要的是德軍後來採守勢動作。

所以德軍希望能扣除複雜的砲塔部位,來加速裝甲單位的生產。

雖然他只能攻擊前方的敵軍(受限於無砲塔),但配合戰術上的使用,使得他還是...


噯!我就知道你沒搞懂!

突擊砲本身是步兵戰車的一個分支,主要的作用在於支援步兵作戰,驅逐戰雖然屬於主力戰的一個變形,但是他最重要的任務也只有反裝甲

由反裝甲演進史來講,反裝甲的任務一直都是由牽引直射火砲擔任,坦克的任務就只限於類似步兵戰的角色,坦克本來就不是擔任反裝甲的角色

一直到制退裝置的進展,戰車裝置了大口徑(大致可以37mm為一個指標)火砲後,具有擊穿裝甲能力後,才由步兵戰衍生出MBT這種架構,而當時的思想中戰車依舊伴隨步兵前進,而對抗敵軍戰車的工作主要由牽引式火砲擔任

當閃擊戰成功,防線被高速切穿的可能性提升,牽引式火砲不足以有如此快的反應速度,才轉由MBT當作反裝甲兵力,明顯的例子就是M3到M4,馬爾達到螢火蟲,前者步兵戰雖然有大口徑火砲但砲口初速

反裝甲兵力僅靠MBT的不足,促使驅逐戰的出現,而應用方法也和以往的牽引式反戰車泡沒兩樣,等待-等待-攻擊-攻擊-想辦法逃跑,馬力重量比低落與受限甚至固定的砲身角度,使得驅逐戰唯一可靠的運用方式就是躲起來捅別人一刀,或是形成戰線
要具例子的話,就是BoB中德軍偷襲英軍戰車那一幕

這和守勢武器沒什麼關係,而是他所取代的角色,也就是牽引式反戰車砲本來就這樣用

與ATM有什麼關係?
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人的坦克縱隊遭到埃及反戰車火力的攻擊,死傷慘重,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次靠的不是牽引式火砲或是驅逐戰,而是AT-3

ATM具有足以穿透MBT裝甲的力量,並且在成本上具有無比的優勢,就移動力來講只要一台吉普車就具有超越兩種前輩的能力,也因為如此,戰後所有反裝甲營並不是換裝新的驅逐戰,而是直接部署ATM

突擊砲與驅逐戰也只有在二戰時短暫的出現,後來軍隊中就不見這兩種裝備,取而代之的是IFV和步兵反戰車火力
舊 2005-10-18, 03:06 PM #23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wings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