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晚了...順便抱怨一下...x的,還要去三天苗栗...
引用:
你第一句話就是錯的,你根本搞不清楚搜索雷達和射控雷達有什麼不同
搜索雷達是360度沒錯,但是飛彈發射需要射控雷達鎖定,而一具射控雷達只能鎖定一個方向,而且為了要追求精準度,射控雷達的波束是越窄越好,只有不到兩度
飛彈能接戰的範圍只有射控雷達所照射方向,不要以為所有的雷達都一樣
而發射架本來就會隨著射控雷達的轉動方向而轉動,射控雷達指向那邊發射架就指向那邊,不要以為電視影片中飛彈發射架沒事在那邊轉來轉去點頭是在轉好玩的,他是跟著射控雷達在轉
在射控雷達開始鎖定程序的時候,發射架上的飛彈早就指向目標了,幹嘛還要在那邊轉?
|
你想說啥?
美國神盾有沒有照明雷達,自己去看一下。
那美國神盾的接戰角度又是多少?
美國所使用的發射系統又是啥?
為了應付飽和攻擊,需要多少的發射架?
引用:
就算是敵機從四個方向襲來,只有一具射控雷達也只能自認倒楣,只挑其中一架打
像是鷹式飛彈系統有2+2個射控雷達,才可以同時接戰四個方向襲來的目標,而且他的發射架不只四個
而愛國者、S300、Tor M1雖然可以多目標接戰,但是射控雷達只能看前面120度的範圍,遇到這種不可思議的白痴假設情況,也只能祈禱飛彈飛得夠快,能夠來得及打完兩台再轉身打另外兩台
(如果是愛國者和S300使用TVM導引還有機會轉身,Tor M1用指揮導引一定要飛彈擊中目標後才能轉身,那已經太遲了)
發射方式和全週向接戰能力一點關係都沒有,系統的瓶頸是在射控雷達數量
|
所以我說的系統使用,你到底有沒有聽進去阿?
不可思議的假設情況?
天阿…你當你雷達是在轉假的?
S-300的部署有個別與系統使用。
如果對方願意用多數兵力去打你一個防空要點。
說實話,你擋的住?
但是如果是一個防空系統,你說呢?
而且你也忘記了雷達搜索距離多遠,會不會在還沒進入空對地射程時,就已經被人家鎖定、發現了?
還是你想對S-300做視距外攻擊?-__-
我一直強調要看”系統”,不要只會看”單一”。
如果是單一,他所能發揮的能力有限。
而你最後一句話。
真的想要打你屁股了。
VLS之所以會會被這樣說,主要在於他的發射方式不用轉向,直接發射。
而飛彈想爾當然的需要照明雷達的幫助。
這是飛彈導引的方式!
而全週接戰本來就需要許多配備去配合。
而你所謂的照明雷達。
如果我拿歐洲的相位陣列雷達,你能說什麼?
這邊的全週接戰簡單的說,就是面對四面八方來的敵機、飛彈等。
我能迅速的做出接戰。
VLS的高射速與不用轉向的特點,造就了全方位接戰的實現。
而你前面一直說發射架發射架。
你喜歡玩轉轉樂喔。-__-
事實上陸地上的防空飛彈會採用VLS系統通常都是一種妥協的結果,而不是因為他具有優越性
妥協…
妥協啥?
你要不要說一下發射架的優點跟缺點。
還有VLS的?
那邊妥協阿。
我只知道VLS會比較貴,但是並沒有你說的那樣差。
引用:
以離我們最近來講,就是天弓二型的垂直窖射系統,事實上依長白雷達的配置方式,天弓飛彈只會朝向台灣海峽的方向射過去,也沒辦法射向其他方向,使用VLS 系統的唯一目的便是要將發射器深深的埋入水泥掩體中,而且露出的部分越少越好(當然!雷達還是有一面暴露在外面),所以被迫使用VLS設計
|
國防是這樣想的嗎?!?!?!!?
想請問你當兵是那個單位的,那邊的報告說假想敵只會由台灣海峽進攻?!
而水泥掩體可以了解到我說的Tor M1的使用彈性了嗎?!
引用:
而S300使用VLS的理由來自於他們科技上的問題,蘇聯人在固態火箭的研發上一直不重視(由他們的洲際飛彈都是液態燃料即可知),加上電子微型化技術較弱,使得S300的飛彈有個致命的缺陷使他只能使用VLS
這個缺陷就是.......飛彈太重,重到沒有辦法沒有一台車能支撐著旋轉發射架加上四枚飛彈且能以50公里以上的速度在野地上移動,只好將飛彈背在背上,然後要用時讓飛彈直立起來
|
我只想跟你說,不小小看他人。
固態火箭的技術在俄羅斯較為先進的武器上都有出現。
你好像看扁了俄羅斯一樣,不要以為世界上先進的技術都只有他國有,而俄羅斯卻是落後的。
每個國家科技都有他的獨到、領先之處。
而你說的缺陷。
現在的發射車不是裝著發射管在路上跑。
而且在戰備時,還要垂直立起來,這種卡車你沒看到嗎?
而你說要發射架,你認為一個冷發射VLS系統+四跟碩大的鐵管+冷發射所需設備。
這樣會比發射架還輕?
而且你在想想俄羅斯較為出名的防空系統。
強調單獨作戰能力,請問你用發射架的話,會不會擋到雷達系統?!
而越野能力你就大可放心許多了。
俄羅斯比S-300重的多的是….
怎麼覺得你把飛彈立起來看得很簡單一樣…
引用:
射程45公里的5v55k飛彈就逼近1.5噸,而射程90公里的5v55R重量更高達兩噸
而愛國者飛彈只有S300的一半,四枚5v55R就重達八噸,加上發射桶重量約11噸,如果在加一個發射架(因為要支撐飛彈的重量結構要強,所以重量不會 低於飛彈),重量就輕易的打破28噸的大關,而且別忘了發射車上還需要各種發射相關的設備,重量上限已經打破40大關,如此的載重也更本別想越野了,只能 像戰車搬運車一樣,只能走有道路的地方(而且路基不能太軟)
對於凡事要求具有惡劣環境使用能力的蘇聯人而言這種情況是不能忍受的(加上西伯利亞的路也很爛),就只能選擇缺點較多的VLS設計,好省下發射架的重量
美國的愛國者系統,甚至是現在的THAAD反飛彈系統,因為飛彈重量較低,所以大可選擇斜架發射
|
首先。
是的,S-300的飛彈很重。
不過這點俄羅斯已經意識到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到S-300與S-400共用的飛彈已經減輕到了400kg。
不過又怎樣?
他飛彈重量重有影響到他是一套優秀的防空系統嗎?
沒有。
所以呢?你現在想要表示什麼呢?
會不會離題了阿?
再強調一次!
使用VLS不一定會比發射架還輕!
“對於凡事要求具有惡劣環境使用能力的蘇聯人而言這種情況是不能忍受的(加上西伯利亞的路也很爛),就只能選擇缺點較多的VLS設計,好省下發射架的重量”
而你這句真的讓人哭笑不得。
如果只是要省下發射架重量,有很多方向可以選擇。
選擇VLS並不是你這種”玩笑似”的觀點。
而你放心。
西伯利亞的路沒有你說的那麼爛,再者S-300不單單只限於公路機動而已,所以這些事情你就不用擔心了。
白楊那些巨獸都可以走了,還怕S-300不能?
不要小看當初的設計人員阿!
而愛國者與THAAD拿來跟S-300比?
先生,設計的出發點、理念不同。
這樣也可以拿來比的嗎?
你要不要拿輪式戰車跟主戰車來比比看?
綜合你前面所說的錯誤歸納:
1.VLS的優缺點請你再行詳細查詢資料。
2.飛彈的導引模式
3.低空飛行的錯誤觀念(你可以叫白蛉、戰斧都飛高一點阿,反正你不是認為沒差)
4.戰場上沒有所謂的王道
不要認為自己都是對的,別人的意見都是錯的一樣。
思考過於理想、理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