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後來都亂掉了,其他的晚一點再寫,首先就先由Tor M1的VLS系統為什麼和全週向接戰講起
Tor M1的雷達系統主要分為兩部份
第一部份就是背上那一具E/F波段的3D搜索雷達,搜索範圍大約是25Km
第二部份就是發射塔前端那具電子掃瞄相位陣列雷達,搜索角度也大約是前方120度的範圍
飛彈型號為3M331,指令導引,其接戰過程如下
首先由背後的3D搜索雷達進行目標搜索與擷取,接著,注意!!!
將整個發射塔朝向目標方向,讓目標進入相位陣列雷達的搜索範圍,進行目標追蹤與標定
然後發射∼,在回到後來都亂掉了,其他的晚一點再寫,首先就先由Tor M1的VLS系統為什麼和全週向接戰講起
Tor M1的雷達系統主要分為兩部份
第一部份就是背上那一具E/F波段的3D搜索雷達,搜索範圍大約是25Km
第二部份就是發射塔前端那具電子掃瞄相位陣列雷達,搜索角度也大約是前方120度的範圍,用來進行目標的追蹤與標定
飛彈型號為3M331,指令導引,其接戰過程如下
首先由背後的3D搜索雷達進行目標搜索與擷取,接著,注意!!!
將整個發射塔朝向目標方向,讓目標進入相位陣列雷達的搜索範圍,進行目標追蹤與標定
然後發射∼,在
相位陣列雷達的搜索範圍內,Tor M1具有前所未有的多目標攻擊能力(其實也只有兩個),而這就是重點!!!!!
3D搜索雷達使用E/F波段,高度掃瞄的定位也不足以導控飛彈接戰,所以只是拿來當作目標擷取用,要接戰時是利用相位陣列雷達來接戰,問題現在來了!!!!!
既然要旋轉整個發射塔讓相位陣列雷達對準目標,那幹嘛還需要VLS的轉向能力?
相位陣列雷達只能看到前面左右各60度的區域,飛彈也只能攻擊這個區域內的東西
哪來的全週向攻擊能力?
你仔細看你自己貼的影片連接,你可以看到所有的發射畫面裡面飛彈轉彎的方向全部是朝砲塔指向的方向也就是裝置相位陣列正列雷達那一面,3D搜索雷達的反方向,沒有一枚飛彈是朝向其他方向
全部都往前射那幹嘛還需要VLS?直接像通古司卡一樣把飛彈斜架擺置在砲塔上就好拉!!!!
用相位陣列雷達追蹤目標時,飛彈早就指向目標的方向,幹嘛還要脫褲子放屁先往上射然後再轉向?
就算VLS轉向再快(這是不可能的,彈體噴氣轉飛彈不會比馬達快),斜架發射器在雷達還沒鎖定完前就已經跟著轉好在那邊等了,VLS怎麼可能轉的比斜架發射器快?
引用:
作者fipper
……………………一樣的飛彈又跟VLS啥關係。
改一下也可以阿….-____-
又政治力介入….
說話可要有根據阿…為什麼不說IDF叫做經國號是蔣經國托夢的…
|
很遺憾的是,你以為改飛彈和改電路版一樣簡單嗎?
9M331陸軍型北約稱為SA-15,同樣的飛彈做完防鏽處理裝在軍艦上就被稱為SA-N-9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就是,
他只能垂直發射!!!!
難道蘇聯陸軍是白癡嗎?不會換飛彈嗎?問題是蘇聯一個該死傳統就是同樣的飛彈陸軍和海軍要一起用,所有陸軍用的飛彈都有海軍型,以分擔研發成本
問題是9M331的提案是海軍提出來的,政治局還是一樣要陸軍用陸軍型,結果就是陸軍要用不適合且價格爆貴的飛彈
改飛彈要錢,研發費誰要出?政治局怎麼會容許陸軍陽奉陰違去裝與海軍不一樣的陸軍版飛彈?
更何況改飛彈是很麻煩的事,甚至連導引系統都得換,沒錢且上頭不允許,你會去改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