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零圓計劃(IS Project,Indie Soundcheck Project)」
統籌製作人的話
對流行音樂的迷戀我有我的數字
排行榜和點播率
有時候和大眾唱片的不太一樣
智慧財產的公定價格 偶爾便宜了誰委屈了他
也是自言自語各自幻想 如果愛情不自私
那情人就不妨輪流交換情歌支支 歡唱
這個星球越來越老人人難免一死 林強寫了首
「我想和妳一起」我開始喜歡這個調調
是的 我要我們一起 就我們這些人
讓我感覺到某種被抬舉了的優越
這世界上有太多更愛音樂更偏執的人
我們其實可以混同一個幫派的也說不定
夏宇問:要不要就一起加入共產黨?
其實大家早在他開口之前就開始這激烈爭吵
辯論永遠不會停止的 我想
但音樂 是不是可以自由就好?
就我愛你你愛我的 說來有點噁爛
但 降 就夠了
__ 陳珊妮
企劃統籌的話/馬世芳
這張專輯真的做出來了。回頭想想,整件事情簡直像一場夢。
「IS計畫」的緣起,可以回溯到兩年前陳珊妮和我的一場閒聊。在華語唱片工業一路崩潰、音樂內容愈來愈不被尊重的時節,我們提起一些心目中頂尖音樂人的名字,非常希望能聽到他們「撒開來寫」的作品。聊著聊著,漸漸就有了「邀請大家寫歌,一起做個合輯」的想法。
我們的初衷很簡單:能不能讓創作人拋開主流唱片公司企畫方向和市場因素的壓力,盡情做出自己最最想做的音樂?能不能拋開華而不實的企宣套式,讓一切回歸音樂本質,讓作品自己說話?說到做到,我們興奮地開始列舉可能邀請的創作人名單,並且幾經討論,擬出以下的共識:
- 不設主題限制,任何內容、任何風格的音樂作品都可以接受。
- 不問輩分高低、大牌小牌,只要作品夠好,一律歡迎。不僅希望資深的創作人能盡情施展,也希望發掘有潛力的新秀。
- 由陳珊妮擔任製作統籌,負責音樂內容的品管;由我擔任企劃統籌,負責生管、行政、通路諸般雜事。在毫無經費奧援的前提,儘量尋求「資源分享」的管道。創作人若是無法獨力完成所有工作,珊妮會盡可能協助尋找錄音、編曲、配唱、演奏、製作各方面的支援。
- 基於互助、分享的原則,專輯販售盈餘,無論是多是少,將會另外存入「鼓勵獨立音樂創作」的公益專款帳戶。專款使用方式必須經過全體創作者同意,所有參與「IS計畫」的個人都不領酬勞。
- 這是一個持續計畫,將會不斷邀請各方人才加入、不斷推出新的作品。看看我們的創作人陣容、再看看製作和企劃的複雜程度,這個計畫註定不可能被主流公司接受,也完全不可能用唱片工業既有的製作、企劃模式來處理。唯有音樂人彼此支援、分攤勞務,才能一舉而竟全功。
我們首先跟林暐哲解釋這套構想,彼此的理念一拍即合,他慷慨開放自己的錄音室讓大家自由使用,「IS計畫」遂有了錄音製作的「基地」。
接下來,我和珊妮分頭聯繫創作人,幾乎每個人都不假思索、一口答應。透過他們的引介,我們又陸續連絡到更多願意「入幫」的人才。
時間慢慢過去,我們手邊收集到的作品也愈來愈多,每首新歌的demo,都是一樁撞擊靈魂的狂喜經驗。此外,無論編曲、錄音、演奏、混音、母帶後期處理、乃至於專輯裝幀設計,我們都獲得了頂尖人才的奧援。大家不問酬勞、義務相助,心裡想的是同一件事--讓一切「回歸音樂本質」,替獨立音樂找到新的道路。
說真的,我們當初沒敢想像事情竟會這麼順利。這樁夢幻計畫,竟然一步一步成真了。
2004年夏天,我們完成了足足十六首歌,從創作、編曲、製作,到錄音、混音、母帶後期處理… 這一切工作的總支出,是奇蹟式的「零元」。
也就是說,除了壓片包裝印刷的必要開銷,這個計畫真的創下了不可思議的「零元完工」紀錄。
而且,這些作品也足以傲視市面上絕大多數花了大錢的產品--耳聽為憑,相信你會同意的。
這些歌曲,將會以迷你專輯的形式,分兩輯推出。
你手上這片CD,就是我們的第一份成績單。
辛苦兩年,是否值回票價?
請你按下PLAY--答案應該是再清楚不過了。
__ 馬世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