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戰場上的正道只有一條,其他的都是來鬧的
蘇聯人在坦克大戰上以量取勝,但是換來經濟破產加T-72在伊拉克丟臉丟到家
二戰德國人忽視航艦兵力的建立,搞到後來埤斯麥號被古董級魚雷轟炸機幹掉
俄國的超機動目前為止也都還是來鬧的
就連英國人講究超音速運動性這條路也比俄國人正確多了
|
光從你這句話……我就能認定你是錯誤了…
戰場上沒有所謂的必勝。
也沒有所謂的”正道”。
要怎麼走發展的路,只要能發展出適合自己國家的國防,那就是正道。
而俄羅斯的路有沒有錯,我想。
他有他的優點,也有他的缺點。
相對的,美國所走的也是。
再強調一次,世事無絕對,戰場上也是。
引用:
防空線不可能全無漏洞,但是穿過防空線後還搞迂迴是沒有任何意義
以PAC為例,要穿過防空線到達PAC的後方,必須連續穿過三層防空系統,並且飛行超過100公里才可以,或是沿著雷達邊緣繞個一兩百公里,如果有射程那 麼遠的距外武器就直接正面砸向PAC陣地就行了,幹嘛迂迴?要正面殺S300陣地只需要一個中隊的F-16掛著JASSM就行,要繞道後面殺得要靠B- 52帶ALCM去殺,不管是由風險、任務達成率還是總花費都是前者為優,幹嘛選後者?一枚從後面繞的ALCM會比價格相同的六枚JASSM來的有效嗎?依 照演習的結果來看就知道不是
不管什麼樣的防空系統都有後方,而且有著一堆友機在飛行敵我識別困難,但問題是要抄到後方需要多繞多少路?有那種鳥功夫繞路或穿透不如直接多帶兩枚少帶副油箱或電戰莢艙直接從正面殺過去
|
防空線的確不可能沒有權無漏洞。
但是誰說穿過防空線還搞迂迴?
請先了解我的本意好嗎?
迂迴到其他的地方投擲武器。
並不是要他穿越對方的防空線…….
而地形可以影響防空線,我想這你應該知道…
現在可以知道我所說的迂迴嗎?
目前,遠距離智慧武器發達,很多時候都可以在很遠的距離就對對方進行攻擊。
有時,雖然會進入對方的防空線,但是不夠深入的話,危險性相對的也會減少。
引用:
如果你覺得地形和低空飛行可以解決問題,那我勸你去看冷戰時的戰術規劃
即使是靠著低空和地形吃飯的A-10也被空軍認為無法在華約國家的防空往下殘存下來,只能去欺負防空網已經被空軍擊破的的伊拉克
|
地形………不可以影響?-__-
低空飛行如果沒有一定的影響力的話,那現在早就沒人在用這個詞了好嗎…
而拿A-10來比較……
現在主要再說低空穿透…你要指那些的話…
你乾脆說直昇機飛低也會被打下來好了。
前面說了,世事無絕對,沒有飛機是不會被打下來的!
引用:
這是防空線的概念,不是制空權的概念,OK!
為何會出現三層防空系統你還是沒搞清楚嗎?每一層相互掩護相互保護,填補其他系統的死角
如果你還是沒搞懂,那我想後面我講的那些你一樣還是看不懂
愛國者的MPQ-53的範圍有超過120度嗎?沒!s300的FLAP LID-B相位陣列雷達的搜索範圍有超過120度嗎?還是沒!因為他們都屬於待在後方防衛前方空域保護前線的系統
這和拆開成單位或是系統都無關,而是他們就是這樣設計
如果防空線是凸出於戰線,那自然會多擺一套系統兩套合起來去含蓋240度的空域
|
…簡單的說…你全部的想法都是在”極度理想化”狀態下去模擬的對吧?
你乾脆說你什麼都有好了。
而S-300為什麼要說他另外的雷達車…我拜託你去看一下好嗎…
主要在於更遠的搜索範圍、更大的角度。
引用:
事情更不是像你這樣紙上談兵所講的
要抓到很簡單,問題是來不來得及打
指揮部是固定的,所以容易被打,但是機動指揮車會跑,就算抓到後要打也來不及打到
而防空飛彈陣地就算是開機後馬上關,也至少會在原地呆上十多分
防空飛彈陣地移動比砲兵、補給單位還慢,更不可能架好後只運作十分鐘就撤收開始移動,所以團級以上防空系統絕對不能部屬在敵方砲兵火力的投射範圍內
這是常識!!!!!!
|
紙上談兵…
這四個字我原封不動的送還給你…
好像說的很簡單的都是你,極度理論派的也是…
怎麼現在又說是我-__-
還有…說真的我真的很不明嘹一件事情…
就是你怎麼會知道對方砲兵單位的部署?
還可以很確定的將你的防空武力部署在敵人砲兵單位的火力之外?!?!?!?!?!
所以我前面才會說,這都是理論,也就是你口中的紙上談兵。
而基地指揮所也一樣。
管你能不能動,你怎麼知道對方有無出動反輻射武器?
哪時候該移動?
哪時候不該?
喔,千萬不要跟我說衛星咧。
機動,不是只有我軍才會。
套一句大家都知道的話。
戰場是瞬息萬變的。
還有,戰場上沒有所謂絕對正確的路。
引用:
即使是使用同時包含熱射與冷射缺點的廉價藥包式發射系統,還要賣一億美金,是個好設計阿
既然你知道突出於戰線是危險的事,那為什麼你一直在強調防空飛彈系統突出於防空線這種情況?
|
請問一億美金你是哪得來的呢?
我回家翻一下好幾年前的雜誌來看看好了,記得印象中五千萬搞定一個系統。
另外,不是好設計的話,我就不知道為什麼我看到的評論都是一個屬中上的野戰防空系統了。
請你跟我說說為什麼好嗎?
M-1的多目標接戰能力也是讓他備受好評的能力之一。
還有,我說的是獨立作戰的能力。
並不是你所謂的”突出”。
難道,我方的裝甲部隊、防空單位。
一定要在”我方的防空範圍”內活動?
出了範圍就要等候方部屬?
先生,兵貴神速阿!
再強調一次!
極度理論的東西拿出來根本就沒有討論的必要!
先模擬一個現實的戰場會比較好!
引用:
防空線和戰線是不同的,如果你是個小兵看到飛機飛過就跑,那被槍斃也是正常的
如果你還是搞不懂三層野戰防空系統的意義,那你談防空線的推移還是一樣沒意義
戰場變化多端,你使用是不然就否這種二值化思考怎麼可能有正確的結論?
要叫別人看那個網頁前,請你翻到那個網站的 2002和2003版,你會覺得有些人的ID很眼熟,而2004版的ID也不過是改成中文發音而已
中層防空是野戰防空的一環,你要怎麼分開講?
要扯S300系統會有縫讓人鑽,讓人迂迴打擊後方,就先去看Tor M1是者麼運用的
為什麼希臘只買那一點
最後,VLS能全週接戰是個錯覺,你還是一直沒看出這一點
決定接戰數量和方向的限制是來自於雷達,除非像船艦一樣一次裝上三隻射空雷達,否則也只能接戰射控雷達指向上的目標
對於全週接戰能力來講,發射方式是排在最末流最不重要的因數
|
第一句話。
那你前面那個例子…mm 想想吧。
野戰防空系統三層。
搞不搞的懂的話,我的確沒你懂。
但是書上的都是死的,這我要先跟你強調一下。
而你知道戰場變化多端的話。
那請先回去看看你所打的…-___-
而網站2003 2002我需要管他的差別嗎?
我要的只是裡面的資訊。
網站的差別,等有時間再看看吧,時間珍貴阿。
而我們常說的野戰防空,我前面的說的。
基本都是屬於低空防禦。
主要防什麼,我相信你這麼了解什麼三層的,應該非常清楚了。
不用我說了吧。
而S-300有縫隙讓人鑽,讓人迂迴打後方…
這,你都說防空系統都可能有縫隙了…還要說什麼?
難道你會一定有非常足夠數量的S-300系統可以防禦整個可能交戰區域?!
為什麼我說太理想化,這樣你了了吧?!
而Tor-M1用法。
我想用途很多,你想知道哪一點?
系統的使用,還是各單位?!
而要提希臘…你先去看看他有不有錢好嗎?
要舉希臘,為什麼你不舉中國?
中國還要引進自己生產咧。
再強調一次。
Tor M1有多目標接戰能力。
誰都知道接戰數量等於雷達導引的最大數量。
然後呢?
你說VLS無全方位的接戰能力?
請問”為什麼”?
是的,VLS只是個發射方式。
但是這個方式可使得接戰時間簡短,又或者利用搭配方式可使車輛使用於較為隱蔽的地方。
然後呢?
所以VLS無全方位的接戰能力?
不用轉向,直接由飛彈自行轉向,這不就是全方位的接戰能力?
用發射架…你不用轉向嗎?
另外,你先前的傳輸資訊到VLS內的飛彈的速度,會大約相等於發射架轉向時間。
這對學電子的我…非常的難令人相信…
電子跑輸人阿?
發射方式不重要的話,為什麼老美要發展VLS,還有垂直發射先進艦砲系統(後來沒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