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fipper
沒說他跟轉向有關啦...只是個人覺得VLS用於陸地部隊的話,冷發射是比較好的選擇。
而VLS發射命令,馬上發射與接受到命令,轉向在發射。
誰快...這.......我就不清楚了。
對於雷神M-1的展示影片,對於他的轉向...我印象蠻深的。
而,的確的,系統高度增加了。
但是增加了那些高度,換來的是使用的彈性。
VLS可以在較為狹小或定高度的障礙物後方使用,這與你所說得容易被敵人發現...
我想這邊應該有利有弊吧...
而全週接戰能力的話。
在這,我感覺你的說法比較像是大部隊整個面拓展出去的防空網。
而我說的用法比較偏向於野戰防空系統,他較無法確定敵方會從那個方向出現。
所以全週向防空應該也是需要的吧。(對於中低空的目標)
簡單的說,我感覺你所說得單位與我說得用途不太一樣....
|
冷射在陸地上豈只是不適合,根本就不能用,冷射需要一套複雜的氣體產生器,加上這東西的後果便是一台發射車只能裝兩枚飛彈,車上的空間全部被氣體產生器佔光光
垂直發射的飛彈要發射前還需要一段時間讓陀螺儀啟動,並且將目標向量由FCS匯到飛彈的INS裡,這個時間已經足夠斜架發射器轉向完發射出去,就算是沒這個過程VLS發射後轉向至目標向量的時間依舊比斜架發射久
即使是川口開治這個軍事白癡也知道這件事,然後畫進有名的軍事搞笑漫畫"沈默的艦隊"中
防空飛彈根本不能部屬在障礙物後,前面那個障礙物幫你擋住敵人的視線,也一樣把你的雷達遮住,雷達被遮住不能發射的防空飛彈是在部署好玩的阿?
在戰場上中層防空系統根本就不需要考慮後面來的敵機,後面有長程防空飛彈罩著
有那個不長眼的敢飛到敵軍防空線後然後折回來想要從後面偷襲,那唯一的下場只有被長程防空系統像是PAC插到屁屁裡
野戰防空系統分成三層,你先搞清楚每一層有什麼不同,我相信你就可以理解為什麼除了廉價的低層野戰防空系統外,其他的都不需要考慮後方防禦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