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fipper
前面有說到,不要把他想成熱發射的VLS...
如果是冷發射的話。
基本上他連轉向都不需要,只要射出去,飛彈的彈頭地方有負責將彈頭指向目標的小火箭...
我認為,在怎樣他都比發射架快的...
而全週面的接戰能力,我認為還是要的。
雖然戰時全週的狀況很少...
但是考量到載具的停靠方向、發射架的話。
用VLS說不定是一個較為靈活、廉價的方案。
而直昇機方面的話...
前面我舉的雷神M-1與S-300就是個高低配的例子...
喔,還有啦。
利用VLS模式設計的載具可以比較緊湊:)
對於匿蹤方面,可能有些許的好處。
|
熱發射和冷發射干轉向什麼事? = =
VLS轉向並不會比較快,因為彈體姿態對氣動面的響應時間非常長,這是先天上的物理限制,就算是當冤大頭砸錢搞彈體噴氣也一樣
Tor M1的飛彈是別人的四倍貴,但是飛彈轉向的速度還不如已經十多年高齡的天兵系統
會需要全週接戰能力,代表有人蠢到在撤退時把防空單位遺忘在前線,這種情況根本不需要去考慮,具有雷達的中層防空系統根本就不會部屬在峰線,而是部屬在鋒線後5~20公里的地方,在那種地方更本不需要考慮敵機會由後方來襲的可能,只需要考慮前方120~240度幅角內的接戰,會考慮到全週接戰的系統只有廉價的前線防空系統,既然廉價就更不可能使用昂貴的VLS飛彈
加上VLS飛彈對付低空目標是使用俯衝接戰的模式,會受到地面雜波的影響,不只比人家貴,還比較不準
更何況Tor M1的同時接戰數量還比使用斜架發射的NASAMS還要少,而且不包括飛彈一台就要一千萬美金,整套Tor M1加起來要一億美金
陸地系統什麼沒有,就是空間最多,用高昂的彈體價格來節省最不值錢的空間?這種就叫冤大頭,而且把飛彈垂直舉起來,系統高度增加,更容易被敵人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