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Lisa Hsu
國樂也有我極愛的作品,不過老實說,國樂比不上西洋古典音樂。
光看樂器就知道,西洋為了改進音色、演奏方便,樂器愈變愈複雜,上面按鈕、管子一堆,不管長笛、木管、薩克斯風、法國號都一樣。國樂呢,還是用薩克斯風的祖先—嗩吶,千年來都沒有改進的意願,也許中國人對音樂重視程度原本就輸給西方人吧!
|
時過境遷,現在翻出來反駁這位板友的意見(僅加鍵部份),好像有點鞭屍的味道。
不過我想這位板友可能不太瞭解國樂器之所以無法以加鍵的方法改進的理由,以下略述一二。:
一、以嗩吶、笛子(中國笛)、蕭來說,一旦加了鍵,齊了半音,即失去最重要的部份裝飾技巧,
就是「滑音」,滑音就像弦樂器上的滑弦一樣,可以模彷人的唱聜,這是此類樂器相當重要的特色。
而且有非常多的獨奏曲都有使用到滑音,真要加了鍵,就滑不出來了。
(但是現今樂團多使用加鍵嗩吶就是了)
二、小弟長笛跟竹笛都有在吹,老實說,長笛的音色實在比不上竹笛,
(二十萬塊以上一把的長笛或許還有的一拼...)
先不說長笛的拿法拗手,長笛上面裝飾的技巧實在是很貧乏,竹笛少說也有三十幾種裝飾的技巧。
(加了鍵就剩下不到十種了吧)
光這些裝飾技巧就可以讓一段重複的旋律每次聽起來都有不同的新鮮感(ex:五梆子),長笛最多只能變個調。
以上是幾個無法加鍵的理由,其餘更深入的,恕小弟學藝未到家(啦哩啦雜一大堆也容易令人生厭),無法詳述。
容敝人再略述幾個國樂不如西樂的原因:
一、國樂融合性差,西樂的弦樂器齊奏時會產生相當漂亮、響亮的音色,
但國樂的弦樂器(胡琴)齊奏時就很難有這種音色,原因是胡琴的音準非常容易跑掉。
這音準一跑掉,就不易有那種漂亮的音色了。
再來就是國樂器的銅管樂器非常的少,嗩吶算木管(sax其實也算喔),
而且嗩吶音準難以控制,音色融合度又相當的差(嗩吶一吹,其它的樂器全都失了音)。
西樂的銅管樂器一齊奏,乖乖不得了,整齊的音色,雄偉的氣勢,這是國樂器比擬不上的。
二、國樂器音準難以控制(除彈撥組外),以笛子跟二胡這兩種國樂器最多人學習的樂器來說,
演奏者要付出相當大的心力去控制音準,笛子是竹做的,音準非常容易受到氣溫影響。
二胡則因結構使然,音準也不好控制,這也是國樂器輸給西樂的地方,尤其笛子又半音不全,
要演奏「大黃蜂的飛行」難度是相當高的(但長笛也沒辦法演奏一大堆竹笛名曲就是了)。
國樂勝過西樂的地方,就是旋律性較強,及擁有較多的裝飾音技巧(小提琴也擁有一堆裝飾音技巧),
還有就是獨奏時音色較為凸出,漂亮。(當然協奏曲要使主奏樂器音色凸出還牽涉到配器學)
不過敝人估計應該會有一堆人不以為然吧。
以上部份內容含有個人主觀的部份(如長笛之音色不如竹笛),但起碼小弟兩種都有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