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艾克萊爾
引用:
作者oly
以有名的 AMD Athlon (K7) 處理器來說,
就算擁有當時相當優秀的排程單元,與令人驚異的9組超純量管線,
但在CPU滿載時,所有運算單元的平均使用率依然不到3成。
|
這部分有問題,k7以三組x87+三組浮點+三組整數單元構成,但是以浮點單元為例,這三
組各自負責不同的運算項目,一般狀態下指令必然無法填滿這三組浮點單元(只要下單一項
目指令你就只能用到三組的其中一組)
...恕刪
|
因為 K7 是超純量管線架構中的代表作,才拿 K7 當例子,
管線利用率相當優異,連 P4 都無法無法在這點佔上便宜,
我並沒有說 P4 這方面比較優秀。
我只是想表示,即使是 K7,管線利用率依舊是個難以突破的瓶頸,
就如你所提到的,這瓶頸是先天上的問題,
所以P4當初並不是以增加管線數來對抗 K7 (因為比這個大概是贏不了)。
至於後來 intel 利用 HT 來替超純量管線架構找到另一條出路,
是好是壞又是見人見智了。
CPU 架構牽涉的地方很多,
對 P4而言,有 HT 是比較好,
但不代表有 HT 的 P4 就一定比沒 HT 的 K7 好。
以我目前所知的部分,只能做做名詞解釋,
至於好與壞的比較就力有未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