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Member
|
異地戀情算是這部的主題吧,至少宣傳給人的感覺是這樣的故事。不過「異地」這個元素在片中只能算是背景,在男女主角之間關係的發展上並沒有多大的影響﹔尤其是易智言導演的〈台北篇〉,就算把加瀨亮飾演的男主角身分換成本地人,故事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倒是〈東京篇〉中特別安排了另一個上海來的女生,藉由兩個留學生之間的對話來強調所謂「異地」的氛圍,反而顯得刻意而做作。至於「戀情」的部分,從〈東京篇〉的「相遇」、〈台北篇〉的「替身」、到〈上海篇〉的「暗戀」,三部作品各自選擇了一個男女情感間常見的原型來加以發揮。比較起來〈台北篇〉題目扣的比較緊,〈東京篇〉就顯得有些蕪雜了﹔不過這些都可以看作是導演的個人風格,倒也不以為病。
〈東京篇〉的故事比較浪漫,有點愛情童話的味道﹔不過導演的手法有點俗,對話也寫的太做作,商業味比較重。〈上海篇〉前半段的氣氛控制的很好,不過導演分寸拿捏的還不夠精準,看到中後段偶爾會有點不耐煩。表現「暗戀」這類主題,如何讓被暗戀的對象末了恍然大悟可是有著畫龍點睛的重要性(當然不打算被發現又另當別論)(《情書》如果有80分,最後一幕至少有20分的功勞),比起來〈上海篇〉在這一部分就顯得弱了。〈台北篇〉是我最喜歡的一篇。意象完整,故事自然,手法圓熟﹔片中還出現了不少熟悉的場景,像是自強隧道(應該是吧)和民生社區──這麼說來《藍色大門》也有不少景是在民生社區出的,是有什麼淵源嗎。
看〈台北篇〉的時候回想起很多事,像是我也有三更半夜被叫去幫忙搬書架過,也曾經帶著期待陪人家去挽回另一段感情。偶爾想起還是會被那時候的心情困擾好一陣子。不過倒是沒人對我說謝謝,只有人對我說對不起﹔雖然我想聽起來的感覺應該是差不多的。
__________________
伊達眼鏡店
繼續看電影,讀書,慢跑,旅行,聽音樂,假裝戴眼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