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fyeuan
Silent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4
文章: 0
每次看到這種文
我就會想起莊子在應帝王篇的故事

鄭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死生存亡、禍褔壽夭,期以歲月旬日,若神。鄭人見之,皆棄而走。列子見之而心醉,歸,以告壺子,曰:「始吾以夫子之道為至矣,則又有至焉者矣。」
壺子曰:「吾與汝既其文,未既其實,而固得道與?眾雌而旡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與世亢,必信,夫故使人得而相汝。嘗試與來,以予示之。」
明日,列子與之見壺子。出而謂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以旬數矣!吾見怪焉!吾見濕灰焉。」
列子入,泣涕沾襟以告壺子。壺子曰:「鄉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正。是殆見吾杜德機也。嘗又與來。」
明日,又與之見壺子。出而謂列子曰:「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全然有生矣!吾見其杜權矣!」
列子入,以告壺子。壺子曰:「鄉吾示之以天壤,名實不入,而機發於踵。是殆見吾善者機也。嘗又與來。」
明日,又與之見壺子。出而謂列子曰:「子之先生不齊,吾旡得而相焉。試齊,且復相之。」
列子入,以告壺子。壺子曰:「吾鄉示之以太沖莫勝,是殆見吾衡氣機也。鯢桓之審為淵,止水之審為淵,流水之審為淵。淵有九名,此處三焉。嘗又與來。」
明日,又與之見壺子。立未定,自失而走。壺子曰:「追之。」
列子追之不及。反,以報壺子曰:「已滅矣,已失矣,吾弗及已。」
壼子曰:「鄉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與之虛而委蛇,不知其誰何,因以為弟靡,因以為波流,故逃也。」

簡單說,號稱神巫的季咸
第一次看了以壺子的面相,以為這個人要死了
第二次再看,以為有生機了
第三次,無法看出任何狀況
第四次,驚慌逃跑連列子想追都追不上
這只是壺子刻意以四種面相展現給季咸這個江湖術士看
千年前的古人,寫出這種東西,教化的是不要被人窺測透徹。
以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就是說所謂面相是可以隨心所欲的。
算命仙,這行業就是在窺測他人,從一些小地方去推探東西。
如果你展現的是真實的資料,那他自然可以推測接近真實的事件。
至少70%以上的人唸大學會去嘗試交男女朋友,如果,其中若在第一次有60%成功達成協議
那意味著0.7x0.6=0.42 有4成人會有男女朋友可交往。
我是算命仙我當然去賭這四成,因為,沒有一個顧客會去為我做統計,不準的人不會再來,再來的,就是我預言中而相信我的人。沒人知道我100個到底成功幾個。

此外,若以佛教來看,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轉。今生所遇的一切事務,無論好,無論壞。都是前世的業,今世償;今世的業,後世償。在這種觀點下,沒有所謂"轉運"這種事。"轉運"這種道術,屬於道家。在佛教傳入中國後,與傳統的道家結合,才衍生出"佛道一家"的特種民俗。既信佛又信道的朋友,其實,基本上是"佛道不分",連自己信什麼都搞不清楚。

總之,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漢朝劉向在"說苑"中所說"信鬼神者失謀"至今還在民間飄蕩∼可見教化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
舊 2005-07-18, 03:17 PM #2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fyeuan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