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teur Member
|
大陸做不起來阿!!
案例主體:燦坤實業
失敗關鍵:大躍進及水土不服
市場結局:像得了“流感”一樣,燦坤3C在各地開的賣場接二連三地倒下。
燦坤內地3C店:大躍進到大潰敗
燦坤在大陸已經虧損15年,“能熬過2004年已經不容易”。虛幻的3C概念,華而不實的會員制,以及盲目擴張造成的資金鏈斷裂,在台灣本來非常成功的燦坤3C店在大陸水土不服了。
營銷事件回放:
2004年對於燦坤內地3C店來說,是當頭棒喝的一年。
2004年9月以來,當競爭對手紛紛跑馬圈地加快開店速度時,燦坤卻加快了關店的速度,原本遍布大陸重點城市的50余家店縮減為31家,像得了“流感”一樣,燦坤3C在各地開的賣場接二連三地倒下。而那些沒有關門的賣場,也有許多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永樂家電一位市場部人員表示,燦坤在大陸已經虧損15年,“能熬過2004年已經不容易”。而在2003年,將其在台灣成功的3C連鎖店模式引入內地,自建大賣場之初,燦坤實業曾放言:“進入內地是我們打造世界通路的第一步”。
2005年1月3日,燦坤公司董事長吳燦坤涉嫌以高買低賣打壓對手順發公司股票,被台灣地區高雄“地方法院”以“操縱股票、違反証券交易法”之名,判刑1年6個月。大本營的失火,對本已飄零的燦坤內地3C店恐怕是雪上加霜。
敗筆解析:
盲目擴張
從2003年6月開始的一年中,燦坤實業在內地一連開了51家3C(電腦、通訊和消費電子)連鎖店,其速度已打破中國賣場歷史上任何一家連鎖企業的推進記錄。而且還時有媒體報道,到2004年底,燦坤3C連鎖店在內地將達到160家。
對於燦坤3C的開店模式和速度,業內人士頗多質疑之聲。按燦坤內部人員的估計,如果按每家店2000萬元投資計算,燦坤將為此至少耗掉32億元人民幣,而快速擴張之下,店面位置、人員配置和管理等都是問題重重。但處於“發燒”之中的燦坤管理層卻並沒有聽進業界的警醒之聲。
“開店速度太快是導致燦坤失利的原因。”燦坤3C中國區公關經理李國彥這樣評價。過快圈地導致了燦坤無效店(家電零售業對位置不佳或周邊消費力不強的店面的指稱)過多。以上海為例,燦坤在這裡所開的16家門店中,約有11家是無效店,比重高達75%,而業界普遍在25%左右。
燦坤的連鎖經營是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內覆蓋最大的市場區域,以盡可能大的銷量爭取到上遊供貨商的低價供應。但是,最大的覆蓋區域並不等同於最大的客流和銷量。過多的無效店對企業的資金鏈構成了巨大的壓力。
業內人士認為,燦坤在內地的經營照搬了在台灣的那一套作法,卻不了解龐大的內地市場在物流、消費水平上並不平均,但燦坤的經營方式卻缺乏過渡,造成產品積壓。而且各個店各自為政,每開一家店就擺一批貨,缺乏調劑與管理。
“燦坤是為了圈地而圈地,完全忽略了管理和文化。”宏圖三胞營銷執行總裁花貴侃認為,“燦坤在南京一年以來基本就打了一個****,極度不注重市場拓展,選址也很失敗,而包括‘返圓金’等在內的一套策略,完全是中國台灣的模式照搬,大陸人根本不懂。其實做連鎖經營最重要的就是做大的同時也要做強。”
選址不當
燦坤諸多3C店的倒閉,都與選址不當大有關系,這些店並不像電腦城或者家電城那樣選在商業中心,而一般都是選擇設在居民社區。然而,這些地方人流雖是不少,但周邊的消費能力並不高。同時,由於和商業中心不同,居民區的居民在選擇商品時一般都喜歡貨比三家,價比三家,與購物超市相比,燦坤3C的價格並不具有優勢。
如燦坤上海長陽店附近人流聚集,不僅附近有大量的居民居住,長陽路還是一條主幹道,很多楊浦區的居民出行市中心都要經過這個路口。但是,因為歷史原因,這個地方的居民消費能力並不高。這個錯誤導致了燦坤3C長陽店開業不到半年就倒閉的結局。而燦坤昆明青年店的店址就是當初國美、蘇寧勘察過並最終放棄的位置。
會員制華而不實
在經營理念上,燦坤3C注重客戶忠誠度的培養,想與消費者建立一種長遠的、互補的消費關系。而事與願違,無論消費環境多麼明亮堂皇,價格因素卻是消費者消費理念中至關重要的因素,尤其是“貨比三家”的傳統消費習慣,與燦坤3C會員制的忠誠概念相悖。
燦坤所力推的“會員優惠制”,對於國內消費者而言,目前仍沒有形成很大的吸引力,絕大多數消費者對會員制的感覺是華而不實。消費者認為,所謂會員制也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而且,燦坤3C店內的所有商品都不能講價,所返還的金額也必須建立在消費者在交納完原價金額之後,才會把“返還金”打到消費者卡中。這使得消費者頗為不滿。
對於其他廠家的產品,與國內家電流通企業相比,燦坤缺乏價格優勢,而3C連鎖店內所經營的燦坤自造的小家電產品,則可以做到價格最優。但直營僅佔其3C零售服務中很小的部分,而且燦坤3C店並不要求店員在銷售過程中以銷售燦坤自我產品為先。從昆明青年店來看,這個店很少經銷燦坤自己的小家電產品,自我產品的直營根本沒有被燦坤放在重點發展目標中。
3C概念太虛
上海長陽店開業後,當地許多人都把燦坤3C長陽店當作是一家家電賣場或者是電腦賣場,並沒有接受3C概念。在他們眼裡,燦坤的定位似乎有點尷尬:家電方面不及曲陽店,買電腦則寧願去市區賣場。
而在同行眼裡,燦坤力推的3C優勢也根本站不住腳,“手機、數碼、家電”,國美等“地頭蛇”事實上早已進入,燦坤3C連鎖店並無明顯競爭優勢。在IT產品方面,燦坤的優勢沒有電腦城明顯;在家電產品方面,國美、蘇寧、等賣場的優勢又強於燦坤。
燦坤所倡導的“3C”模式對內地尚顯過早,難於激起消費者的認同。同時,由於內地IT渠道非常成熟且復雜,又給燦坤3C的進入提高了難度,對於新概念的炒作豎起了很高的壁壘。(出處:成功營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