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
[感想] 寫實、輪迴、恐懼之城 - Batman Begins / 蝙蝠俠:開戰時刻
瀏覽單個文章
龍貓
Power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00
您的住址: 森林
文章: 660
Begins點出了恐懼是蝙蝠俠最好的偽裝,幾乎是奠定了整套系列電影裡蝙蝠俠維持神秘形象背後的主旨意義,配合幾段動作劇情的安排,更顯得合情合理;任意操控蝙蝠的音波裝置可以引來大量的蝙蝠,這是生體武器嗎? 這些蝙蝠可以咬死壞蛋嗎? 漫天如烏雲的蝙蝠其實不過是掩蓋行跡最好的煙霧彈,也是鎮攝對手最好的震撼彈;與過去系列相比,Begins裡的蝙蝠車可能是外型最粗糙的版本,只在高譚市的街道穿梭活動的蝙蝠俠,有必要搞台戰車來開嗎? 展現蝙蝠車性能的橋段,不但是全戲最長的動作橋段,其目的也在於更肯定恐懼的力量: 蝙蝠車故意橫行在非道路的路面上,壓壞警車、撞斷樑柱,沿途誇張地大肆破壞,好像在宣示沒有任何這台車到不了的地方,也沒有任何物體能夠阻擋這台車的威力,人類面對不可解釋力量所產生的恐懼只能加以敬畏,新蝙蝠車用誇張的破壞力做了一個最好的明證。這些外表引人注目的新裝備幾乎都只是蝙蝠俠營造氣氛的工具,至此,過去系列裡蝙蝠俠為什麼穿著奇裝異服,為什麼行動神出鬼沒,除了耍帥之外,這一切問題都有了最合理的解釋,掌握恐懼力量的蝙蝠俠才是他真正的力量,這破天荒的一點解釋,不但是過去電影從未提及,甚至是眾多漫畫故事裡也鮮少探討的,這樣的蝙蝠俠,讓其他版本的蝙蝠俠都顯得矯揉做作,其他版本裡的蝙蝠裝置都顯得華麗空洞,讓電影觀眾見識到,蝙蝠俠不再只是一個把內褲套在頭上的扮裝小丑,而是令惡人望之卻步心生恐懼的正義象徵,也讓漫畫讀者了解到,他為什麼以一個正常人的身分,還可以與其他超能力英雄平起平坐,這可以說是Begins在劇情寫實化之下,在重新定義蝙蝠俠的力量最詳實也最成功的地方。
杜卡德與克萊恩醫生的表現最為出色,尤其是飾演醫生的Cillian Murphy / 西利恩墨菲,真有新一代奸角偶像的實力
麥克克萊頓的最新小說State Of Fear / 恐懼之邦,很湊巧地最近在國內上市了,書中提到了政治機制利用恐懼掌控人民,使人民陷於無盡的恐懼之中,最終地球變成一個充滿不安的恐懼之國。Begins最後的Narrows island / 奈洛島最終變成一個連空氣中都佈滿恐懼的地方,彷彿是每天看著電視上各種警告新聞的我們("請注意不要吃到黑心XX!""小心對岸的飛彈隨時都會飛過來!"),現實生活的具體投影,不知道劇本是否有參考這本2004年出版的小說,不過這樣的安排對照國內外的情勢,頗有意外的驚喜。
恐懼之邦的原書與中譯版封面
Begins仍然有許多明顯的缺點,首先當然是動作電影最重視的節奏問題,也許是因為要交代蝙蝠俠的誕生,又要交代高譚市的危機,還要交代一大堆出場人物的關係,劇情在很多地方有快速跳接的感覺,像是魯格豪爾飾演的原韋恩企業經營者,他的劇情似乎完全抽離也沒有關係,他的出場感覺只是為了要突顯Lucius Fox(摩根費里曼)被打壓的情況而已,是不是因為放映時間的考量而刪除了部份劇情呢? 這個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劇情很多地方不免讓人覺得因此有些一廂情願的感覺,期待能有影片長度更長的導演版本上市。
輪迴不止應用在恐懼的惡性循環上,布魯斯與最後魔王的對決更充滿了戲劇性的輪迴,一時的善心卻導致最後相殘的結局,類似希臘悲劇的命運殘酷安排讓人有點唏噓,其實這部電影裡最大的奸角在故事中段就被解決了,最後魔王也只不過是在伸張自己的正義罷了,什麼樣的正義才是正確的? 就結局看起來,蝙蝠俠的主張似乎才是正確的選擇,但真是如此嗎? 高譚市仍然充滿著罪惡,瘋子仍然在街頭狂奔,每天仍然有新的悲劇上演,也許布魯斯韋恩的所作所為最後終究是落空,但無論如何,蝙蝠俠選擇了一條最難走的道路來執行他的正義,一條他雙親曾經走過的道路,一條終結高譚市民恐懼輪迴的道路,而我衷心期待著在不久的將來,能夠繼續看著蝙蝠俠的背影重新在這道路上踽踽獨行。
為了宣傳而製作的不同城市海報,可惜沒看到台灣的101大廈呀...
__________________
這裡有棒球、電影、音樂、偵探、超級英雄、綿羊、野狼、與偽善者出沒。
新•龍貓森林
http://totorogo.dyndns.org/
2005-06-23, 01:50 AM #
2
龍貓
瀏覽公開訊息
傳送私人訊息給龍貓
瀏覽龍貓的個人網站
查詢龍貓發表的更多文章
增加 龍貓 到好友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