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RogerShih
http://www.japanresearch.org.tw/special-21.asp
這篇值得一看, 看完我覺得最需要警惕的不是日本, 而是我們 
|
3. 台灣
台灣的模式跟韓國是不同的,集中在生產規模龐大的IT相關企業,如:半導體的台灣積體電路(TSMC)、聯華電子(UMC),個人電腦的廣達電腦、仁寶電腦工業,液晶面板的友達光電、奇美電子等。有別於韓國的是,大半都是來自歐美、日本等大電子廠商的OEM(用顧客的商標銷售)生產。半導體是鑄造工廠(foundry)、個人電腦等電子機器是採取所謂EMS(受委託生產廠商)的事業型態。這是以生產成本低廉為武器,接受訂單,再集合數家公司的訂單,提高生產線的作業運轉率,調度零件也居於優勢的一種戰略。這樣的作法與其說是技術實力,倒不如說是以規模的優勢來建構競爭力。
戴爾、惠普(HP)、日本的NEC之類世界級的廠商,大多數都是廣達電腦等的客戶,其在中國大陸所建的工廠等,實質上生產著世界近半數的電腦。台灣製造商過去的接單方式是由發訂單客戶附帶設計圖與一部分生產技術,只做量產,近三、四年才步入設計、有獨自技術的階段。但都不是有開發能力的基礎技術,只是屬於製造產品階段猶如各種加工的應用技術、生產過程技術(製程技術),萬一產品掀起革命性的變化或需要自行開發某種產品,恐怕就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
真是一針見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