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oliveroliver
之前在研究要買哪一種的時候
有一個自己跑來的業務
每次算利率給我看都是12趴以上 腦袋壞掉...
就算是全球規模的基金都不敢保證這麼恐怖的獲利了
而他算最後金額總是用12趴*30年的方式
所以我只要每月繳3000
到65歲可以拿到幾千萬 誰信啊=/=
後來認真找朋友問清楚這東西的內容
最後還是選擇了傳統醫療險+重大疾病+防癌
畢竟我要的是一個保障 而不是靠這個獲利
真要獲利的話 也是自己去找喜歡的基金
而不是靠這個吃人不吐骨頭的方式
我看了好幾間的感想是
1.前幾年要抽的本金趴數太高了
前幾年繳的錢幾乎都被風險成本+管理費用+保單維持費用吃光了
2.基金轉來轉去都是那幾支 選擇少 風險高 賠本機會大
基本上為了讓程式算出來的獲利漂亮
保險公司的計算表都會選風險很高的基金算獲利給你看
但是呢 一堆保險公司都是選國內為主的『超高風險基金』
這種基金實在讓人買不下手 ...
|
我覺得oliveroliver大大 講的 真的很中肯
南山的 是沒有只印出高利率的 不過 聽oliveroliver一講 我才發現很奇怪的一點是
南山在印出本金+利率時 他們會把最高利率印左邊 最低又右邊
他是他的表示從左邊往右看的 擺明是希望用高利率才吸引你
除此 補充2點
1.買之前要想清楚你要買幾年 他們一定都會印個50年 然後電腦跑出一個天文數字
事實上 可能我們只買20年而已
2.他們有所謂增資 就是所謂基金市場好的時候 你可向買股票一樣進場
問題是 宜進場就先被抽了5% 我覺得時再有一點給他太不合理了
應該適用單筆手續來訂吧 結果變成 擬增資越多被吸血的也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