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天之涯水之巔
燦坤已經被聯強斷貨......
又有部份銀行停止融資
所以......
|
引用:
作者天之涯水之巔
明樣,旭曜,明日世界
代理商們可不願意每役必與呀
(建達vs旭曜的特例不會每次都有)
按:
小店跟代理商進也是要拿現金
難道大店就不用??(老想要用月結拖,你有IPO,人家也是IPO呀)
這是老闆自己的問題
外人無需置喙
|
恩.......
坦白說,這讓小弟想到最近的新聞,公司確實是跟聯強拒絕往來....
雖說不是第一次,但是很少像這次決裂的這麼明顯=_=....
--------------------------------------------------------------------------
燦坤:將縮減25%供應商 首要點名淘汰聯強
通路未來朝與原廠直銷模式邁進
http://www.big5.tomshardware.com/ST...sp?ns=420008F34
(記者林詩萍/台北)燦坤(2430)營運副總經理張岳龍12日公開對媒體表示,燦坤為求通路健康、調整通路體質,加上未來將朝與原廠直銷模式目標邁進,將縮減四分之一供應商家數,其中更點名率先淘汰資訊通路龍頭聯強國際(2347),強調未來聯強將不再是燦坤供應商。
燦坤率先對媒體喊話,表示將縮減四分之一供應商家數,以目前燦坤供應商家數約400∼500家,預計未來將有近100家供應商結束與燦坤合作,其中,更包括資訊通路龍頭聯強;值得注意的是,近來聯強與燦坤合作額度,從每月最高曾多達新台幣3億∼4億元,已減少至最低每月1,000萬∼2,000萬元,顯見通路上下游龍頭合作關係降至冰點。
張岳龍表示,微利的時代也是通路的時代,燦坤縮減上游供應商家數後,雖然產品品項短時間將有所減少,但供應商健康後,產品品項會跟著健康,未來採購增加單件數量、提升產品力,也可要求更優惠的價格回饋給消費者。
針對燦坤公開喊話,表示未來不再與聯強合作,聯強國際發言人林俊堅對此不予置評,並強調近來聯強與燦坤往來交易比重持續降低,燦坤欲切斷與聯強的合作關係,無損聯強的營運表現。
據了解,由於聯強2004年第四季開始,便開始加強控管下游門市的額度、調整通路體質,因此目前與燦坤之間往來金額確實不多,並多以現金交易為主。
但值得注意的是,聯強為台灣資訊通路商中,代理品牌最豐富齊全的業者,近來市場也傳出,由於聯強逐步減少與燦坤合作往來,少了燦坤全省200家門市通路,令不少品牌業者危機感十足,檯面下已尋求與其他代理商的合作,未來是否將影響聯強與其他品牌的合作關係,也將值得關注。
燦坤片面斷絕聯強供貨關係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1300564,00.html
2005.05.13 工商時報
燦坤片面斷絕聯強供貨關係
林淑惠、李佩真/台北報導
燦坤實業昨(十二)日由業務副總經理張岳龍代表,在自行車環島行程結束後的廿九週年慶公開場合宣佈,即日起斷絕與聯強國際的供貨關係,並將陸續與百家供貨商及四分之一往來銀行,中止供貨及信貸往來。市場分析認為,這是燦坤在聯強全面斷貨之前、先行宣布結束雙方合作關係以保全面子的一項作法,但燦坤認為這是燦坤加強向原廠採購,提高獲利的變通措施。
對於與捷元、建達、精技等代理商的合作關係,張岳龍說:「不會瞬間剔除,但,這是趨勢」,為彼此的合作關係預埋變數。
由於聯強、建達、捷元、及精技是目前國內資訊通路市場四大代理商,到去年底為止,聯強還是燦坤最大供應商。這四家代理商第一季加總營收在一百六十億元到一百七十億元,占總體資訊市場總體產值七至八成,燦坤自行宣布與四大代理商關係生變一舉,四大代理商都表示未被告知,而以四大代理商目前在市場舉足輕重地位,燦坤這項舉動,也立即在資訊通路掀起最大波瀾。
聯強國際發言人林俊堅表示,公司對此不予任何回應,而且,燦坤斷絕與聯強往來,對聯強也沒有造成影響。
建達國際執行長高英聰表示,燦坤目前每個月大約向建達採購包括CPU、硬碟等資訊商品總計約兩億元,燦坤想直接向原廠採購的作法,高英聰說,站在生意常態來想,就不會指責燦坤不對。
燦坤業務副總經理張岳龍說,這次燦坤之所以會有這麼大的動作,主要是包括董事長吳燦坤在內卅、四十位高層主管趁著九天的自行車行程、構思出公司未來要朝企業健康的「三健三活」全新發展方向,為達到此目標,燦坤必須割捨及聚焦,割捨「不認同燦坤在市場上地位」的四分之一供貨商及四分之一銀行團,聚焦在其它四分之三合作夥伴上面。
至於與四分之一銀行團解除往來關係的部份,燦坤並未點名對象,也未說明來往銀行。據了解,目前與燦坤往來的銀行團共十多家,包括台北市銀行、合作金庫、土地銀行等等。
張岳龍說,燦坤一個月的採購總量約廿億元到廿五億元,聯強最高供貨量是每月三到四億元,但從今年初以來,雙方已降低到只剩一、二千萬元的往來金額。燦坤表示,未來會加強與原廠的供貨關係,不過,原廠也是在這波篩選「拒絕往來戶」的名單之內,因此,未來可能會有部份原廠面臨被燦坤拒絕採購。
燦坤採取這項限制措施之後,將使得Lemel在內,由聯強生產及主力採購的商品品牌,將不再出現在燦坤全省一百六十九家門市,這也是繼Acer之後,第二個燦坤封殺的資訊品牌。以燦坤這次動作,預料後續還會一些資訊品牌不能在燦坤賣場上架。
後勤自己玩 庫存配送問題一籮筐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1300565,00.html
2005.05.13 工商時報
後勤自己玩 庫存配送問題一籮筐
林淑惠/新聞分析
商場做生意,原本就建立在兩情相悅上!燦坤選擇公開跟聯強及後續百家供貨商撕破臉,在商場上是很少見的大剌剌手法。不管是燦坤展現慣有的霸氣作風,還是順著走勢、先下手以保面子,在這個大動作之後,目前市場仰賴代理商最多也最重要的庫存管理、配送機制、及維修備料等等後勤作業,恐怕是燦坤實施全新策略後,馬上要面臨的問題。
目前燦坤家電、資訊銷售營業額各佔四五%、五五%,將來資訊商品的銷售營業額比重會提高到六成。在家電方面,燦坤現已向Panasonic、大同、聲寶、歌林等家電廠商直接採購,由於家電業者幾乎全部負擔配送、庫存及後續維修,因此家電的採購機制,對燦坤來說,不致造成太大問題。
反而是比重較高的資訊商品,由於現多透過代理商採購,加上資訊商品正面臨微利挑戰,利潤只剩三%到五%,表面看起來,末端通路直接向原廠採購資訊商品,少去中間代理,可以提高連鎖通路的販售毛利。但事實上,聯強、捷元、精技及建達等代理商之所以可以生存及壯大,就是因為代理商在庫存控管、物流配送、及後勤維修能力強項,很難被取代。
聯強國際發言人林俊堅之前出席天下雜誌舉辦的一項座談會上,就直接點出聯強的優勢,在於該公司截至目前已累積了八億元的維修零件庫存金額,這麼龐大的維修零件,不是一般原廠甚至末端通路負擔得起的,可是聯強單單靠代理商的角色,從二○○三年破千億元,去年成長兩成,明年要向二千億元目標邁進。
燦坤這次的大動作之後,要面對的正是資訊原廠願不願意為燦坤背庫存,及後續維修課題,如果無法跨刀,恐怕燦坤就得自己來,而後續所衍生的帳款成本與風險,乃至於獲利,都是即將要面對的課題。
燦坤的強勢作風,在某些作為上,是被業界激賞的,但某些作為,卻又引人爭議。誰不想賺錢?可是,正邁入卅週年的燦坤,偏在這時又給業界丟下一個大難題。
--------------------------------------------------------------------------
所以,日後在維修方面的問題,應該會更嚴重化才是....
純路過回應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