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保險著重的是在他的意義與功能.買一份安心的力量,提供給家人與關懷及未來的自己一個保障.保險本來就是一個中長期的投資.對於喜歡短期獲益的人來說它當然不是守選.因為財政部規定保險公司不得銷售五年以下的商品.因為一筆錢分成二十年繳會比五年繳來的輕鬆.同時客戶也可享有較長年期的保障.沒有人希望保障一下就沒有的.也不希望擁有保障的同時要有超出自己能力的負擔.
保險不容易做,否則用自動販賣機就好了.保險公司何必要花錢訓練業務員呢?只要有呼吸就有風險.保險如果真的不好銀行和郵局為什麼要賣呢?財政部也早該把它限制停賣吧?就是因為攻府提供人民的保障有限.所以才需要商業保險來補足人生各階段的需求.
投資型保單的設計著重於以低於傳統保單的保險成本設計來滿足喜歡自行投資並享受自行獲利的族群.這意味著保守型的客戶可以鎖訂傳統型的商品,享受固定利率就好了.買東西要了解商品的內容和自己的投資特性.否則一旦做了決定再把責任推給別人對誰都沒有好處也沒有意義啊.
投資型保單有很多優點是傳統保單所沒有的.在購買你可以詢問業務員,二三級殘有沒有獲免保費至65歲?什麼是不停效保證?老實說會賺錢的一檔基金就好了,給你三十檔基金做操做,打算要花多少時間去研究去照顧啊?轉來轉去保證要多少嗎?基金本來要不賠錢從記錄來看要十五以上.要獲利看的是投資人的意願和基金的規模.而人生工作奮鬥期本來用個二十年來努力也不為過.保險不過是提供一個萬一這二十年無法完成自己對家人的承諾.保險公司不能幫助好避免意外的發生卻可在經濟上適度的降低負擔.端看個人在規劃當初的考量.
為什麼業務員那麼容易就換人還不是換湯不換藥,羊毛出在羊身上.保險公司一般是不給付底薪的.單純只有奬金唯生.一般人認為業務員賺20%很多.想想這些錢還要不斷上課進修,還要服務成本,和客戶見面總有吃飯吧,交通費,電話費,提供資料等雜項支出.不時遇到觀忥不正確的客戶還會給臉色也在所難免,還要不斷的提醒別人注意風險的轉移.做生意不讓人賺錢只想到別人賺太多.叫別人做義工,這樣的交易本來就不立足在對等上,叫人家怎麼做服務怎麼做長久的呢?叫別人都拿袓產來做保險啊?覺得別人好賺那你怎麼不自己來做看看呢.不要讓人餓死了還說別人做不久啊.
保險是沒事時大家都認為是多花的.有事時拿小錢來換大錢誰不願意呢.只不過商業保險必須在人健康又有固定的經濟來源時才能做的.它不是像健保一樣的強制險,可以帶病投保.管制要仔細這樣對其它健康的保戶才公平.
投資型為什麼比較多年輕人買?因為他的保費相對傳統型商品來說負擔較輕.同樣的保障一般傳統型的商品年人未必買得起.同樣的買不起不代表不需要.所以投資型是一個考量.有捨就有得.一個人從小到大學畢業花個五百萬是現在書上平均的說法.如果說父母花了五百萬的教育費用.你認為親情是無私的,是父母甘願的,可以不用還,萬一有事時先走一步也可以不管妻子兒女,那你真的不用考慮保險了.如果可以愛自己到不顧身邊人的死活當然人生壓力就降低不少了啊.這樣的人不值人家尊重.因為連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飯都不懂.大家都有利生意才可以長長久久.
說這麼多希望大家的觀念可以清楚一點,保險重的是保障而不是投資報酬率.你的業務員如果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你也該鼓勵他多學點.要替客戶考量,而不是只重自己的佣金.交易是需要雙方的認同和合作的把利益最大化的.我對退佣的行為很反感,因為這無疑是不想做了,想想都沒錢生活誰還能維持高度的熱情去提醒別人保障的重要呢.那之前信任你投保的人又活該了嗎?因為你把該賺的錢,該用來做服務,該充實自己的教育費的錢都給人了,那代表不用服務也不用成長了嗎?如果有人看到這樣的業務員退錢先不要太高興,因為這代表他快要陣亡了啦.換個角度看保險用買斷的方式沒人服務也是正常啊.人有兩件事不能做,一做就完了,貪和懶.貪小便宜和懶得學習,叫別人如何用心待你呢?大家都有眼睛的.
我在保誠二年半,有任何問題歡迎提問.多多指教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