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teur Member
|
不知道該不該用進步兩個字
有時候在板上看到大家的討論時
其實都回歸到一個指標
就是這部電影觀眾能不能接受
當然 也跟觀眾本身看的多寡与深淺有關
一年多前我初看"蔡明亮 你那邊幾點"
看看看 看到睡著 也看不大下去
一年多後 因為蔡明亮<天>去比柏林
那一段期間把蔡明亮的電影重新一部部回顧
沒有按照順序但是把他之前的七部都收集起來分批看完
忽然間覺得全都看懂了
能夠抓到每個畫面或是暗示的意向與重點
而且覺得真他媽好看
尤其是他每一部電影要看到最後才好看!
以前覺得看電影其實只是看"故事"
後來慢慢可以進入到"深處" "暗示" "隱喻" 就看懂很多東西了
像我媽就很度濫蔡明亮因為他說他都看不懂又很沉
我在旁邊解釋它的意思但是她還是覺得不能接受
因為她覺得電影就是要 說故事的 要線性 要合乎邏輯
現在台灣即將要上演 希臘大導--狄澳.安普羅XXX 的 三部曲之悲傷草原了
這位藝術大導的藝術手法更是多....不是在講故事 是在寫詩了
台灣買的到99元的"永遠的一天"1998年的金棕梠獎
可以讓你先試試看 在決定要不要進戲院吧
我想我會進戲院看....
而且也會收藏
__________________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creenplay/
這是我寫電影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