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adoo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04
文章: 409
看完後 其實我有個深深的感觸
不知道該同情 嘴炮魔人
還是同情台灣的工程師

我看到 也遇過
是個很多不錯的工程師
但是卻是個很失敗的主管

畢竟 能當一個好的工程師 不見的可以當一個好的主管
寫程式跟管理 本來就是兩碼子事
但是在台灣 工程師 根本就等於 小職員
了不起 資深工程師 聽起來也是 比較老的小職員

在外國 資深工程師的地位 也是很高的 不見的輸經理
管理 走管理的路線 工程走工程的路線
兩者不會交叉 除非 你有興趣與能力 老闆才會把你從工程轉到管理
在外國 這兩者分的很清楚
在台灣...幾乎都是 工程師 -直接跳到主管
一來 技術無法累積 二來該工程師 也許根本不懂管理 或根本沒興趣管理
於是 公司 技術開始走下坡

專案首重 資源的分配與管理 這些是專案經理的責任 也是專案經理存在的目的
但我看過太多工程師 根本不懂 甚至 pm下去 coding ...
這樣的專案品質除了堪慮 還是堪慮
這也是為什麼台灣的軟體工程品質低落的原因
時間 總是壓縮 資源也是
分工不明 缺少 監督 (專案經理都跳下去 coding 了 還有人監督專案的品質嗎)
最後 幾乎所有的軟體 都草草了事 沒有確切的需求分析文件 沒有完整的系統分析文件(時間都不夠 始終是工程師的理由)


沒有確切的需求分析 要怎知道 系統分析的對不對
沒有完整的系統分析文件 要怎知道 測試的方法與結果對不對
沒有測試的結果 要怎知道 這專案的品質能不能符合當初的規劃 專案經理 或 QA 要怎監督軟體品質

沒有這些文件 要怎驗收 對 就是作假 台灣的專案所有的文件幾乎的作假
一來 客戶 看的都是成品 很少有客戶 有這能力從文件中看出專案品質
二來 公司也沒有能力完成這些文件(包含 素養與時間)

最後的結果 就是 軟體歸軟體 文件歸文件
軟體公司的資產 技術力 永遠都掌握在幾個技術高超的工程師手上
別人無法分享 公司技術力 無法傳承 更無法量化
最後 當初的工程師走了 該案 也差不多無法 維護了 公司技術力也不見了
我待過的軟體公司 沒一間在乎文件的撰寫
通通都只看成品 從來也不去想到底 軟體公司的資產是什麼
當那些技術人員都走了 公司是不是就等於空殼了
要知道 這些文件如果正確 也完整 那將是公司的資產 也是公司技術力的根頭
慢慢根據文件才有可能 改善開發環境
專案經理也才能根據以往經驗 準確預估專案的成本 時間 與人力的分配
公司 才能累積技術力 培養 新人(從看文件開始 了解專案進行)

但這些 在台灣通通是空的
說穿了 台灣 9成的軟體公司 軟體工程是 零
想想 真的滿可悲的
舊 2005-04-25, 10:32 AM #16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doo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