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jor Member
|
90/11/22教導民眾正確認識行動電話及基地台電磁波國立中山大學教育列車啟動,撒播正確資訊種子!,
【2002年7月1日】
交通部電信總局委託國立中山大學及林口長庚醫院,進行「行動電話及基地台電磁波對人體健康之影響評估及防範措施」的研究。
90/11/22近年來行動電話普及率已逾八成,幾乎是人手一機。然而,一般民眾對於行動電話的使用及基地台的架設,卻總是心存疑慮;近年來所發生的多起基地台架設抗爭事件,其這主要的關鍵問題是民眾仍缺乏對行動電話及基地台電磁波正確的認知與教育有關。
因此,交通部電信總局在今年度正式委託國立中山大學及林口長庚醫院,進行「行動電話及基地台電磁波對人體健康之影響評估及防範措施」的研究;研究報告已經正式出爐;這場說明會出席非常踴躍,共有多所國中小教師及每一家公民營電信業者,都派出代表或技術人員到場聆聽報告結果,對於一直爭擾不休的基地台電磁波問題,各家電信或寬頻業者都對於這項結果報告顯得相當重視。
這一份等同於是國內第一份「行動電話與基地台與人體健康白皮書」的研究報告,報告共可分成二大部分。第一部分,收集了歐、美、日各國近千篇相關的文獻後,作比較、分析及評比後得出的結論:包括行駛中使用手持式行動電話,會增加車禍的危險性;行動電話接近某些醫療設施,可能導致干擾;以及行動電話與飛機電子儀器,也會產生互相干擾現象。除此之外,並未發現行動電話及基地台電磁波,會增加人類癌症及其他疾病危險性的確切證據。
第二部分,則是針對南部七縣市行動電話基地台電磁波進行檢測,由中山大學研究團隊實際檢測10個基地台(基地台是所有公、民營電信業者的共用台),測量範圍包括基地台本身及週遭約3-5公尺住家建築物內外。而根據電磁波的檢測結果顯示,其量測值均遠低於環保署公告之「非游離輻射環境建議值」,低於安全值的千分之一以下,甚至還有低與十萬分之一者。
除此之外,中山大學電磁相容實驗室,亦對市面幾款熱門行動電話(抽樣檢測MOTOLORA V3688、ERICSSON T28、NOKIA 3310、ACER M330)進行電磁波輻射檢測,並對市面上幾款販售的防磁波貼片功效加以檢驗;由於目前國際間對手機所產生的電磁輻射都是以SAR為安全依據,其研究結果顯示,這些熱門的行動電話都符合國際間所採用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對手機的特定吸收率(SAR)的安全標準,即SAR都小於1.6W/KG,然所檢測的幾種市面上販售防磁波貼片,並無實際降低手機輻射之功效,甚至在錯誤使用下還可能讓電磁輻射集中於頭部,而增加SAR值。
國立中山大學在這一份研究報告中顯示,在國內,行動電話及基地台電磁波,對人體及健康並不足以產生不良的影響。研究計劃主持人國立中山大學電機系吳宗霖教授指出,以往國內民眾對於行動電話及基地台電磁波的恐慌,皆源自於錯誤的資訊及誤解的認知,而此一研究結論,剛好可以解開民眾的疑惑。
此外,為了教導一般民眾對行動電話及基地台電磁波有正確的認知,國立中山大學研究團隊,更創始性的開辦了國內第一個「認識行動電話與基地台電磁波的教育列車」分別在全國北、中、南三區,以國中、高中教師為對象,廣泛撒播正確的資訊種子,希望藉此免除民眾對電磁波的錯誤恐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