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jenyijen
應該是壓縮的比較好,再加上本身影片沒有太多的動作場面...跟奈米絕對沒有關係....
|
嗯!小弟知道跟奈米沒有任何關係。那只是一個噱頭名稱。
但是小弟想探討的就是如何能夠『壓的比較好』而達到這樣的效果,另外這並不是『個案』而是這家盜版商發行的影片都有這些特性。所以在壓縮的技巧上必定有其過人之處。
不怕坦白的說,小弟也是後期從業人員,對這些資訊平時也頗有興趣研究。一般來說如果要調整影片的畫質和播放長度。大致不外幾種方法。
1、調整影像的位元率(BitRate):這是一般人最常使用的方法,也是最正規的手段,但是調整的太低的情況下畫面上物件的邊緣或字幕就會出現毛邊,動作感高一點的地方就會有馬賽克。
2、變更畫面的解析度:技巧高一點的玩家就會降低畫面的解析度,已求降低相對的容量。
3、增加畫面的柔化及羽化:為了因應降低位元率所產生的馬賽克現象,產生欺騙視覺的效果,在 BitRate 比較低的影片裡,都會考慮增加畫面的柔化和羽化,讓畫面的顏色及邊緣看起來比較柔和,用這種方式來規避馬賽克的產生,但若影像的品質太低時,仍舊沒有辦法避免出現馬賽克的現象。
4、變更 IBP Frame 的排序狀況:這是高階的設定壓縮,一般的軟體或硬體的 IBP Frame 的設定都不建議修改,但是若熟悉 DVD Frame 編排設定的人能夠修改一個 Gop 內 Frame 種類的數量及排序方式,也可以有效率的節省空間,所謂的 KVCD 的設定原理就在這裡。
以上的幾種手法有的很容易分辨出來,比方說第二種方式。但是有的就不容易分辨其手法了,例如說最後一種方式。但是以一部連續劇來說,靜態和動景的比例都是相對的,絕不會只是靜態畫面,但是我上面舉的幾個奈米 DVD 的案例來說,可以看的出來使用了大量的柔化和羽化,但絕不是能夠把 BitRate 壓到 2 以下的主因。一定有其他的技巧存在。而且一般的 DVD 都是使用交錯式掃瞄的方式來製作影片,但是他們確是使用非交錯式的影片壓縮.......這真是太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