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Edition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1
文章: 261
引用:
作者王治平
蠻了解的嗎!幫您備註一下:
工廠的代理商確實是告知F級,但工廠業務告知有A.B.C三種等級..
關於浩瀚跟光天力代理商,沒人知道是何關係,不過可以很明確的知道一件事,跟光天力下單跟浩瀚工廠下單,同樣品質,價格上光天力會比較便宜些..

而以中環來定的F級跟B級來說,會因為國際上訂單,會隨時改變品質,當訂單過多時,產品的價格以及數量都會大增,相對的那時候買的F級,就有可能跟以前買的B級是一樣的..
工廠在做品質調整時,並不是所有家廠都是把4.3到不了的狀況打入次一級為基準,而是以場內的銷售量作為次一級的指標性,常會因為訂單的多寡,品質也會改變,比較不容易變的是A級..
以易通圓小廠來說,B級的介定是在4GB以內,A級介定在4.3GB以內,現在有沒有改是不知道..

而以工廠來說A級品都是工廠牟利的產品,B.C.F.NP等級,只是來平衡於A級成本,或者其他用途之用..


1.以中環的F級與B級而言,早期在CDR時期,因為價格蠻優的(工廠有利潤),中環訂定
 出的有A級(國內沒什麼有人賣啦,大都是大大品牌)、F級以及不流入一般市面的次級
 (純廢的可以的片子由廢料廠回收加工成大家在用的空殼及布丁桶之類的產品,而堪用
  的片子就由特定之外銷客戶處理或美國子公司),這個時期約在四年前,而後,四年前
 光碟片盤跌到相當的低點,DVDR又還未台產化,而主力產品仍在CDR上,但是代工的
 國際品牌訂單的價格已超低到一定程度,沒利潤可言(每家工廠都過度擴編,有錢賺也
 變沒錢賺了),所以大廠在受不了低價風暴(小廠已亂好一陣子),紛紛將次次級片給丟
 出來賣了(早期以A級去化營運成本並有盈利,其它的多賺的時代結束),就開始定出B
 級品,甚至可回挑的廢片也陸續解禁(早期有些工廠有廢片流入市面,有的很嚴謹處理)
 ,所以…市場就更亂囉…
但是"重點":在確定要定出廠C的貨前,當然庫存的次級片的定義是比較不會很明確的,
所以在第一期出貨的那時期,通常都會是原本的庫存次級片優先出貨,品質上就看拿貨
的人碰運氣了,而拿到近乎B級(CMC定為F級)的可能性不是沒有,不過這都是外觀的判
讀而已,前言已述,線性報告才是工廠判讀等級的重點!!!
以目前中環的DVDR而言,亦同,去年只有A級與F級及2印片,特定的次級片內銷並沒有
提供,而外銷的特定廠商確實有流回國內,但因少數所以市場比較不會亂成如今現況…
而今年初內銷變更為AFB(ABC)及WT(廢級),和CDR一樣,去年價格較優,所以留下不
少不合F級定義的次次級片就全部可銷售了,但品質初期就和上述一樣,可能會比較優一
點吧,但"拿貨的運氣成份就來了"而第一季就已被下游全數拿光了啦,接下來才是回歸C
級認定的新貨…就更加運氣運氣了…如這些貨沒處理就直接銷售到市場及使用者…就會
開始亂了,有的工廠有打上次級辨識碼(分級碼),有的沒有,如錸德當初有區分,後來
也不清不楚甚至…原因是要讓下游廠商有空間操作,不然大賣場的貨要怎麼賣!!!
二三線廠的就更不用說了,怎可能用明的來區分,那大家生意都不用做了…

2.而一般DVDR的工廠是不可能做A級定義4.3GB的,因為規格就是4.7GB就是4.7GB,
 而早期(DVDR元年)二三線廠因技術上的問題,有很多無法解決,所以只能做出穩定
 性在4.3GB以內的產品(較為把握穩定性,但是價格遠低於當初的大廠),而當初有很
 很多家小廠也因技術性及價格競爭性結束營業或轉為壓碟廠或貿易商(有工廠牌的貿
 易商),至於A級就是4.7GB線性報告OK,B級一般才會定為4.3GB的確保性…這如浩
 翰及利碟、國碩…許多工廠皆是(總有客訴的可能性,價格低總要區分清楚,免糾紛)

易通圓這家小廠的大致上是看價格給貨的(很多二三線廠皆是),A級的貨如客戶出芭樂
價,當然會混B出的,這不是工廠不對,而是客戶開價給貨色的方式處理,很多家都是
如此處理的,因為很多買家對A級的價格認知不同,開出來的價碼亦有相當落差,不得
不的做法,而台灣因為是生產地,競爭更極致,有貿易商及盤商,所以當然更亂…
至於浩翰這家訊碟轉移陣地的工廠,基本上除自接外銷單外,皆統由單一家代理商銷貨,
次級貨因為有接客戶代工單,所以…原則上Digital及Infomedia這二個廠牌是A級產品
(浩瀚網站可查詢的到),其它的,就不清楚囉^^
 
舊 2005-03-24, 08:46 PM #1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dition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