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chris910
我的看法不太一樣,Ricci(黎奇)成名較早,同時他也是第一位完整錄完Paganini 24首caprices的演奏家,而Accardo出現之後所造成的結果是Ricci的Paganini專家光環進褪,如果你不相信,找張Ricci在Decca的Paganini第1號協奏曲錄音和Accardo在DG的錄音比試看看,我可以告訴你,包括後來的M.Rabin、I.Perlman都拉的比Ricci好太多了。Ricci是神童沒錯,但是他的音色不夠甜溺,弓法雖凌厲但是不夠乾淨。Accardo之所以會搶過Ricci的光環,一來是血緣關係(義大利人)再來他在展技的樂段上仍能包持音色的完美,這是件相當不容易的事。
|
感謝 chris910 兄分享看法

現在手邊沒有 Ricci 的 Paganini 第一號協奏曲,我已經忘了他的表現怎麼樣

以前的印象,確實 Ricci 的音色比較凌厲,不夠乾淨,不過他還不至於會有很離譜的破音表現。雖然的他的音色不夠甜溺,絕對遠遠不及 Perlman 那樣甜膩

,但是小弟並不認為一定要把音色修飾得非常柔順甜蜜,才會好聽。許多令我喜愛的演奏,音色不是特別甜,而是那種在高把位的時候,仍然保有的躍動的「歌唱性」,令我震驚。
這是音色的部分,再來技巧上,我個人覺得 Accardo 的技巧也不見得超越 Ricci,甚至我認為,Accardo 在一些比較困難炫技的部分,會刻意用比較慢的速度,減弱音量,偷吃步,來帶過去。例如 Caprice No. 17 一開始滑音的部分,Ricci 和 Rabin 都比 Accardo "滑"。我曾經將音軌抓出來,作即時的頻譜分析,你可以從頻譜上看到滑音的頻率變化狀態,哪一個順一目了然

(不過其實用聽的就可以,看頻譜只是我個人的興趣 ^^;)
另外,錄音方面,Ricci 在 Decca 和 Rabin 在 EMI 的錄音都收比較多的直接音,錄音距離比較近,小提琴高頻泛音的亮也比較多。Accardo 在 DG 的錄音就收比較多空間的反射音,高頻直接音的刺激衰減,對於音色也具有潤飾的效果,聽起來會「水水」的,不會那樣乾澀。由於錄音的年代有所差距,所以錄音音質的好壞也有非常大的差距和影響,可能也必需一併考慮進去。
最後是詮釋的部分,不知道為什麼,我聽 Accardo 的演奏就是提不起勁

感覺他只是很平面的把一首曲子演奏完畢,沒有什麼大起大落,就連炫技的部分也很平淡;該有的都有,但就是缺少了什麼。但是像 Ricci,或者 Shaham,或者 Szergyng,或者 Grumiaux 等人,他們的演繹就能夠深深吸引我的注意,這是由於他們對曲子的見解,該怎麼掌握強弱、速度、輕重,該怎麼配合輔助以揉音等等技巧,來營造各種氣氛;或者輕鬆寫意、優遊自在,或者神幻變化、令人驚嘆;有著各種各樣,特別而強烈的「風格」。然而在 Accardo 的演奏裡,我找不到這種豐富的內在可以領略,可以享受。
Accardo 的技巧並不差,這麼說其實是有些離譜,應該說他的技巧很不錯;他的 CD 錄音也很優秀,很柔順好聽,絕對不刮耳;而且他的演奏也不是真的平淡到聽起來完全地索然無味,只聽一次就不會再想聽的那種地步。我只是對於高推 Accardo 的這種****詞比較敏感罷了
以上是小弟個人的看法,每個人感受不同,所以有興趣的人還是可以買買看,最起碼這張的錄音絕對不差,還可當測試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