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aubrey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1
文章: 466
最近看降旗康男的''赤月'',感覺就像侯的''悲情城市''一樣----瀰漫了歷史情緒,卻漫無邊際----或說是如棉絮輕飄毫無刻劃的力道.....
老實說,當年在影院初看時,對梁朝偉的選角/神思者合成樂的現代感和膚淺情緒/以及侯孝賢摘取二二八史實的切入角度和理解....都蠻有意見的.
威尼斯拿的那個金獅,我覺得更是累積侯以往成就所給的一個補償獎-----侯孝賢後來檢討此片並非其秀作,確無愧其身為優秀創作者的清明反省(他最好的作品,就我卑見,應該是""童年往事"和"冬冬的假期")-----坦白說,大部分知識份子高估此片,是因為揉入了對二二八的歷史想像,平白為此片其實支離破碎的架構多編織順理成章的肌理-----更很難想像此片線索紛雜的呈現方式能提點那些外國評審多少歷史的架構----以理解那背景繁複,甚至極多台灣本地人未必了然的二二八前因後果------烽火遍天大時代中的庶民悲歌,乍看下總是壯闊動人---有加分之效---但侯孝賢對這類具歷史宏觀的大題材,實在缺乏足夠歷練去純熟掌握----拿來和降旗的''赤月''相對照,其實毛病是相當的......
     
      
舊 2005-02-23, 06:01 PM #8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ubrey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