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ware的SATA再分8500及9500(w or w/o MI)兩種系列
8500系列用的是NtRAM(No Turnaround Random Access Memory)
做為Card的Buffer(PATA的7xxx系列亦是)
而9500系列則是用ECC SDRAM(最大256MB)做為Card的Buffer
再者9500系列照出貨時機與表面規格來說,應該尚未支援NCQ的SATA硬碟,
尚待新產品的改進
一分錢一分貨..3ware在SATA RAID界敢說效能最佳的系列
其RAID架構(DiskSwitch)有其過人之處

比起一些只用Intel Processor做XOR運算器的Card,在RAID5效能上相較來說好得多
只是比較奇怪的是一向在SCSI RAID界領導的Adaptec,反倒在SATA的一些先期作品
風評並不算頂佳
考量未來SATA及SAS在實質介面上的統合,也許能期待adaptec會有更猛的產品會出現
再者未來在PCI-Express介面普遍之後,PCI-Express的RAID卡能面市時,
RAID卡的價格能更加平民化,需求的平台能更低階化
而不是動不動就得用到擁有PCI-X的高階平台才能滿足RAID卡的頻寬需求
長遠而言,未來主機板晶片組直接內建RAID0,RAID1,RAID0+1,RAID5也不是夢想
Intel ICH7R就將首度內建RAID5功能,只是我不知道這種RAID5倒底要用
那邊的運算資源做為其XOR運算器(CPU or ICH or ?)
談到組RAID種類有時也取之於用途..
RAID5比較適合具Multi threads, random access的讀寫程序
Ex:NAS,FileServer,databse用途
(像自用的NAS機,僅做為家中區網的資料存放及備份區,RAID5就夠用啦)
RAID0=>對於數位剪輯極需效能者,可以採用(資料壞了影響也不大)
RAID1=>重要資料備份用
RAID0+1=>兼具效能與備份能力...
玩RAID基本上效能及空間就是靠砸錢出來的,如果想要有充裕的空間與優秀的效能
荷包大失血是跑不掉的

考量到真的有待續空間擴充需求時,也能學putcf兄
用八顆或十二顆以上400GB SATA硬碟組台hdd的大型磁碟陣列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