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鄉 (Vozvrashcheniye) (The Return) (2003) (蘇俄)
視新發行, Letterbox, DD 5.1
IMDB觀眾評分: 8.1, 爛蕃茄網站新鮮度: 96%
2003年威尼斯影展金獅獎
(以下資料來源:
http://www.ha-movie.com/style2/movie/movie02.asp?id=893)
劇情簡介:
近鄉情怯,歸鄉後更惶恐,擁抱親情竟是如此沉重……
一對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的兄弟:伊凡和安德烈,在一次爭吵、追逐回家後,發現消失十二年的父親突然再度出現……
一頓晚餐之後,父子三人進行了一趟荒島之旅。剛開始伊凡和安德烈不免都對能重新擁有父親感到好奇及興奮,但隨著旅程,陌生父親漸漸顯露的專斷與暴躁,讓兄弟倆該選擇如何自處?缺乏溝通技巧的父親以及正值叛逆期的兒子們,在十多年來首次面對面的旅程中,又會發生什麼無法預料的事?
本片是俄羅斯導演安德烈薩金塞夫個人執導的第一部電影。影片描述父子失散多年後再度面對彼此,所產生的親子衝突和情緒波動,讓人印象深刻。第一次參展就獲得第六十屆威尼斯影展最高榮譽-金獅獎和最佳新人導演獎兩個獎項,世界各國電影界人士都對這位年輕導演驚艷不已!
影評:
簡潔就是力量
金馬獎執委會秘書長 / 影評人協會 / 王清華
一個離家十二年的陌生父親突然回家了。
第二天,他就帶著他15歲的長子與13歲的次子開車出遠門。在此之前,兩個兒子對父親的記憶,只存在於他們妥善保存的一張幼時照片中。父子三人一路跋山涉水渡海,奔向一個不知名的小島。這位父親過去12年究竟在哪裡?做了些什麼?他帶著孩子來這荒島目的何在?觀眾與這兩個孩子一樣,都透著相同的疑惑。
這位父親一路上對孩子們嚴厲而苛刻,彷彿無情,卻似有意;而孩子們對他是既存依戀,也恨之入骨。這些疑問,似乎不到電影終局,是找不到答案的。然而,電影到了終結,在形式上,它並沒有給我們如想像中的答案,但答案卻在所有人的心中。
簡潔就是力量,這正是【歸鄉】導演安德烈薩今塞夫在這部影片中,所強烈展現的企圖與風格。透過簡單的人物和對白,以及簡約的寓意與畫面,為觀賞者帶來了巨大的震懾悸動,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到映象的魅力是足以如此的撼動人心。
我們很難為這部影片去做一種界定:它有許多驚悚的場面,但它絕不是一部驚悚電影;它或許反映了親子關係或父性威權下的叛逆,但又絕不是一部探討親情的作品。總而言之,在清冽與冷漠的基調上,它投射出斯拉夫人特有的思維模式,那種奇特的情緒或情感演繹,十分讓觀者不安,而這種不安在觀後也仍然揮之不去,久久難以釋懷。
13歲小男孩的淚水中,有各種複雜的情緒,當他身藏利刃,眼露兇光,準備必要時殺死他父親時,很難想像他就是片首那個不敢從高台上跳水,寧願被同伴嘲笑而躲在母親懷中痛哭的同一個男孩。是什麼力量促使他的轉變?
對了!就是「力量」,導演一心所呈現出來的,就是橫亙、壓逼在片裡片外每個人心上的那股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