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先用同樣的TYG02的DVD-R 8x,使用nero 6.3.1.1.7
Plextor PX-716A的韌體為1.02版
Auto Strategy模式開啟,nero偵測可使用倍速為16x,實際使用速度為16x
過程中緩衝欠載達8次,完成燒錄時間為 7:09
片子上有印刷不良,不過沒啥影響,紀錄面完好。
(
題外話:用CDSPEED產生出來的資料然後用CDSPEED自己燒,測試出來的片PIPO一開始就達600-800,這是什麼情形�***子也是太誘的4x DVD+R,如果大家有興趣我在POST數據給大家參考)
接下來為燒錄完成之片子測試:
CDSpeed測試:不知道是否因為緩衝欠載,後段有偏高,而剛好緩衝欠載也是在40%後開始,而1610燒出來不會,目前大概推測,1610真正燒錄速度大概還是掉到8x。
後面出現
『NO ADDITIONAL SENSE INFORMATION (00000) 』,無法跑完,不知道這是什麼緣故。
CDSpeed 光碟掃描測試:
後面一片紅,跟PIPO測試一樣,因後段出現了錯誤訊息的關係,導致無法讀取。但是意外的是,DVD影片可以正常撥放到結束,所以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
無法讀取 ”
燒錄的片子是白色●塔,後面的ENDING也都可以看
接著是使用PLEXTOOL 2.18版的PIPO測試圖:
跟CDSPEED測試出來PIE的曲線明顯有很多差異!![儼然是藍色巨塔!!]
※檢驗值跟CDSPEED一樣是使用8ECC來做測試
報告:
緊接著是Beta/Jitter的測試圖:同樣以8ECC作取樣
Jitter偏差有9種狀態,一般常表示為3T->11T。在CD規格上3T是一個固定的長度,但實際在記錄到盤片上時就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如下圖所示其實存在一定的長度範圍,規定長度與實際長度的差就用JITTER值來表示,JITTER值越小說明記錄品質越高。
JITTER值較大時會產生大於規格值的PIT,LAND,當發生重疊部分到底是作為3T還是4T就不能判斷了,這時就會出現讀取出錯。
藍色曲線代表刻錄部份的相對Jitter值,紅色曲線代表對盤片進行刻錄雷射強度的傾向性。需要注意的是,測試的結果僅僅為各個盤片自身的結果,不能與其它盤片作絕對比較。
在來是DVD的讀取能力測試:
最高可達11.50X 讀取的片子依然是太誘DVD-R
接著是TA品質測試:
依序為由最內圈;中間;最外圈,測試pit與land的品質
內圈:
中圈:
外圈:
測試
太陽誘電DVD-R 8X TYG02染料的部分到此為止,接著是MCC染 2.4XDL片測試。
留著下一篇繼續補上。
數位像機借到再補盒子,跟片子照片。不過跟在下前幾次測試提供的是同一種。
此次的機器設定狀態:
Plextor PREMIUM 52x/32x/52x除了有以上需要軟體配合才能實現的幾個獨有功能之外,其機器本身還具有一個非常有用的功能:自我故障診斷功能。當刻錄機不穩定運作時,就可以透過這個功能來作自我診斷。
首先要將刻錄機的SLAVE和CSEL同時插入跳線器,然後按著刻錄機表板的關閉鍵,然後打開電腦的電源。刻錄機的LED燈就會交替閃亮綠色與橙色並彈出托盤,然後放入一張空白的CD-R光盤(因為自我診斷過程就是一個對盤片的刻錄過程),這時自我診斷功能開始,整個過程在15-60分鐘之間,如果刻錄機沒有問題托盤就會自動退出,終止電腦,並關閉電源;刻錄機有問題的話則托盤不會自動退出,需要自己手動操作拿出光盤。
這功能我測試過,還真的是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