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 41 影人平均給 86 分
金馬年年跑 還是有必要 下屆主辦地 基隆最可能
http://udndata.com/ndapp/Story?no=3...news_id=2730526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金馬41開跑前,「中年危機」畢現。金馬跑過的第二天,中港台影人卻一致肯定金馬獎還是應該每年跑一次,而且不能「關起門來自己辦」。至於金馬明年將跑向那一個城市?金馬獎「幕後老闆」電影基金會董事長王應祥遙指「基隆」,同時勾勒出明年要在這個港口城市辦一場海上歡迎酒會的美景。
第41屆金馬獎前晚在台中市畫下休止符,中港台影人平均給了這匹「老馬」86分,也都肯定金馬獎的重要性,16位受訪重要影人中,將金馬獎排在第一位的多達10人,4人未排序,2人將香港金像獎排第一,顯見金馬獎在3「金」(金馬、金像、金雞百花)的龍頭地位。受訪16位影人更一致認為,金馬獎不該停辦或兩年一辦,朱延平導演直言:「別搞了,兩年一辦台灣就能拿獎嗎?」
金馬獎前任及現任主席王曉祥和王童認為,儘管華語電影正值低潮,啦啦隊更不能散,金馬獎就是國片這個球員的啦啦隊,唯有一年一辦,金馬獎才能凝聚台灣電影的氣,才有向上提升的能量。國際名導李安直言,金馬獎這塊41年的老招牌,建立不易,金馬一聲招呼,兩岸三地影人全聚集了,尤其台中市民的熱情更令人感動。
金馬獎在兩岸三地影人心目中到底有多重要?李行、朱延平不約而同以今年影帝劉德華、影后楊貴媚苦追金馬3、4年的執著,以及陸川「可可西里」拿到最佳劇情片時眼泛淚光的鏡頭,在在說明金馬獎在兩岸三地影人心目中的重量。
金馬揚蹄之前,金馬獎也成為部分政治人物砲轟的對象,認為金馬獎年年以台灣稅納人的錢來辦,鼓勵的卻是別人家的影片。金馬過後,王童認為政治不應干預電影。影人們更一致認為不應排除香港、大陸合拍片,因為有競爭才有進步。朱延平更以國際4大影展之首的坎城影展為例,所獎勵的也未必是法國片,卻成為法國對外最好的文化櫥窗。
今年金馬獎主辦城市--台中市長胡志強,也是前新聞局長,他表示,今年金馬獎由新聞局編1500萬預算,台中市出1500萬,3000多萬辦的金馬獎,獲得侯孝賢、李安等名導一致肯定,再加上金馬獎的包容性及多元性足,金馬獎所得到的影響與形象絕對遠超過3000萬的投資。
大陸導演陸川印證了胡志強的話———陸川在擁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大獎後,有感而發地表示,兩岸三地都該有自己權威的電影節,他原以為電影節都鼓勵自己的電影,金馬這樣的姿態令他很感動。金馬獎開跑之前,各界雜音不少,金馬過後,電影界一致肯定金馬獎獎勵全球華語電影的宏觀定位,並為這匹跑了41年的老馬加油,一度脫口說出「停辦」的王應祥更肯定表示,金馬獎絕不停辦,明年考慮跑向基隆。
【2004-12-06/民生報/A1版/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