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chat
聽說威尼斯影展的評審看不懂這部電影
看過的人評論一下吧
好吧
我承認我沒氣質
|
Sorry,我沒看過電影,不過以我先前收集的剪報,我大概整理一下原因...
1. 電影平實且內斂,無法令人有「深刻」的印象
2. 參展期間的宣傳文案不落實,造成「文化落差」的現象
放映遲、宣傳少 「珈琲」敗陣
侯孝賢有風度:可能評審口味重了些
特派記者葛大維/麗都島報導
導演侯孝賢的「珈琲時光」在本屆威尼斯影展踢到鐵板,除了影片類型不討喜,放片時間晚、外國公關宣傳不積極都是關鍵。
「珈琲時光」連兩票入圍資格都沒有,相當令人詫異。頒獎典禮前,侯孝賢的工作人員已知道沒得獎,但頗有風度說「可能今年評審口味重了些」。
據了解,「珈琲時光」排在影展結束前放映,內斂的手法,充滿人文情懷但缺乏「提神醒腦」的主題,讓看片已看得七葷八素的評審,很難被吸引。
加上請來的外國公關不積極,宣傳文案不落實,只簡單交代劇情與導演、演員的背景,不僅草率,更失去讓評審與各國媒體深入了解影片內涵與導演用心的良機。
侯孝賢工作人員表示,當年「悲情城市」在影展中段放映,台灣工作人員和外國公關,積極推動宣傳,找機會安排侯孝賢訪問,讓影片的拍攝背景與主題,清楚散播,不像這次這麼趕。
屬於人文藝術的影片,在影展更需要長時間醞釀,當年「愛情萬歲」,製片徐立功請一位精通多國語文、長袖善舞的女公關喬凡娜,她幫導演蔡明亮安排與各國影評人碰面,也是從影展中段就開始不斷傳遞影片訊息。
所以當年評審大衛林區和鄔瑪舒曼在「愛情萬歲」得金獅獎後,都對蔡明亮說:「我們沒看片前就聽到看到許多報導,非常期待,看了深受感動。」從「悲情城市」、「愛情萬歲」成功到「珈琲時光」失敗,讓未來想參展的華語片與華裔電影人有所警惕。
【 2004-09-13 / 聯合報 / D3版 / 威尼斯影展特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