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 Member
|
後證明「十面埋伏」的自由。放影結束後,所有同事的反應都是「很難看!」比較客氣的評斷是,前半段歌舞還可以,到章子怡釋放金城武時就看不下去了。這與我個人的感受恰恰相反。「十面埋伏」的結構性在金城武遭到釋放後才完全開展,在逃脫與追捕、真假虛實、眼盲心明的的自欺欺人遊戲後,互欺的二人展現了彼此的真心,企圖追尋自由的未來「無名無姓無門無派」,卻又擺脫不了過去的責任(劉德華),面對持續逼近的壓迫,終至失焦而成為一片茫然空靈的遠景,但清晰的近景,卻不見北宋花鳥的細緻韻味,而是一痕銳利的斧劈,粗糙而直接的痛入心肺。拋開過多的前因提示與背景介紹,違反一般的電影敘事鋪陳,極簡主義不只表現在劇情上,人物性格也相同的平面化,成就了南宋小景山水般的電影。李唐在「萬壑松風」後,如果無法開展出南宋小景山水風格,那「萬壑松風」不過是一項失敗的實驗;同樣的,張藝謀在「英雄」的犧牲後,獲得了「十面」的自由,自然唯有創作出屬於自己的「寒山獨釣」甚至「山徑春行」等「精華型經典」後,才能使他的「小景式」武俠電影風格成立,而「英雄」才有成為「關鍵型經典」的價值。於是,我將以更加開放的態度,期待陳凱歌的「太極」,因為最苦的陣痛已經過去,新的風格、新的方向就在眼前。
最後提一下,一般認為過於平面呆版的台詞與演技,正成全其「小景山水」的平面假像(實則在結構上仍有立體深度),而多數觀眾覺得稍微可看的華麗歌舞、雜技般的武打特技、優美的烏克蘭風景,恰恰是其深層企圖的掩飾。在「英雄」對狹隘民族主義無言抗議後,再度對資本主義下的低俗品味作嘲諷,巧妙利用迎合觀眾的商業機制,創作最不通俗、最「貴族階級」的高度「文化藝品」。如果「十面埋伏」不賣座,那是最自然的,因為大家都看不懂,即使在看完我的這篇「天書」後。倘若票房不差,則又是另一個「天大的笑話」--自欺的民族主義作祟與商業宣傳的盲目流行崇拜,簡單的說,就是兩群「不懂裝懂」的狗在亂叫,因為我不相信在民族主義宗教信仰下的雙胞胎--彼岸大中國愛國統一信念與此岸台獨地域主義狂熱份子,以及由美帝資本商業「教育」養大的全球流行次文化「拜物教」信徒,兩者之間有任何頭腦清醒的「人」。如同官府與飛刀門的戰爭,中共與美帝的相互敵意,不過一丘之貉的互鬥;不過是一群「自以為是」的老狗和一群「不想長大」的小狗,共同生活在拉斯馮提爾的『dog ville』
張藝謀在「狂妄」與「無知」之間,不僅寄寓了諷刺,也開拓了藝術創作的空間;而兩岸華人在「愚蠢」和「頑固」上,則相互展示了高度的一致性,也爲統一的成功打下「美好」的基石與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