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幾個值得注意的地方:
1. NV48不見了,改成NV47,2005Q2推出
2. NV50 move to 2005後半
所以開始有以下的謠傳:
NV47是與NV48並列的project,規模比NV48大。
如果NV50 delay的話,就用NV47對付R5xx。
目前傳出NV47會是24pipe(6quad)的規模,
出處據稱是因為RT魔人Unwinder大分析的NV4x BIOS image。
於是,小弟無責任亂猜的NV47規模可能如下:
1. 32shaders,64ops,VS+PS load-balanced
based on SM3+ VS+PS shader pool,FP64先當沒看到。
可以等價成8vs24ps或其他的組合。
不過這個規模還是輸給Xenon's leak information的R5x0(48Shader)一大截。
2. 24ROPs,24color,48 Stencil/Z-test,可能會有300M transistor。
所以48Shaders 還外加聽說有10MB eDRAM的R5x0,
要是說R520它只有300M的話,那就有點太誇張了。
畢竟我們看NV40 -> NV41,砍掉1vs4ps,等價於5個4D Scaler unit,
只有從220M減到190M,今天往上加到相當於8vs24ps的規模,
一不小心就會變成320M去喔....超級大的。
4. TSMC 110nm or 90nm rumored。
如果跑500MHz的話,就等於是6800U的整整兩倍快了,
要用什麼記憶體反而是大問題。
如果到時候(2005Q2)有1GHz GDDR3可用的話,
那還可以玩玩看。
不過,套Waterball兄的說法,NVIDIA真的對TSMC那麼有信心?(汗
----
另一個可能是野心稍微低一點,
24shaders,16ROPs,比現在的NV40(約22shaders?)稍微大一點點的規模。
相當於8vs16ps,不過loadbalanced的話,可以玩的花樣會多很多,
即使差不多大,效率也有可能高過NV40不少;不過這樣的話就可能被R5x0電慘了....
真正讓人困惑的是,R5x0到底會多大哩....
----
最後,不論是NVIDIA或者是ATI,WGF1's part都還有得等。
(NV50 or R6x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