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billyang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1
您的住址: 台視後面民視旁邊華視再過來一點
文章: 146
引用:
作者伊卡魯斯
我覺得1900比較像沒離開家的扥扥......隨著新天堂樂園埋葬的扥扥.....
被老放映師珍藏的托扥........

新天堂樂園的哀傷來自成長與記憶......來自純真與幻滅....來自浪漫與現實...
而海上鋼琴師......就如其片名是一個完全的legend......
僅存在於敘述......
也許他只存在於敘述者的心裡某一角落....那是他想反抗現實的那一面.....
那是他想與美好時光共同逝去的那一面......所以他才會這麼純粹...徹底的...浪漫

新天堂樂園與海上鋼琴師還有真愛伴我行(Malena)並稱托納托雷的「回家三部曲」,使用的手法都通過回憶去講述過去感人肺腑的故事,最後又都回到現實,主人翁總在漫漫人生路上尋夢、回家。該導演還有一部較知名的作品「新天堂星探」(Star Man)因人物配置與劇情與費里尼的「大路」(La Strada)過於雷同,評價不高。(港版有,但畫質有如VCD)
如果我發表這個主題我會用「尋夢與回家」來取代「規制與解放」,我們可以發現導演相同的強調了黑暗中的安全與幸福(1900留在船上/漆黑的電影院與放映室/Malena留在家中)還有就是執著與追尋(1900不肯離開/托托的電影夢/Malena尋夫)而最終都是要回家。天堂源自於夢想,尤其是最初的夢想→童年的純真+成長的記憶→「回家」。這應該是導演論述的主軸。
由於我母親家曾經經營過「蘇澳大戲院」,基於這樣的情感,新天堂樂園始終是我的最愛,每次看每次流淚(還有新新聞的那本「南方澳大戲院」),還為了各種版本DVD花了大錢,最後還收了日本鐵盒限量版。(改天拍個照Show一下)
附帶一提,我老是覺得台灣影迷習慣將電影分成「商業/娛樂片」「藝術片」實在不妥,對岸稱之為「類型電影」「作者電影」倒是值得參考,叫作「藝術片」實在太沉重。
__________________
歡迎參觀本人部落格 http://blog.webs-tv.net/yanghsin
舊 2004-10-29, 04:48 PM #2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billyang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