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 Member
|
說實在...現在說的一些很"紅"的國片我都沒看過
一是對題材不感興趣...還有一點就是"有這部片嗎?"的反應
小弟對電影生態了解不多,但就單純的消費者心態來看
台灣的國片確實是吸引不了百分之一的電影消費人口花錢進電影院看
就題材來說,也許是很有意思的劇情,或許是很特殊的劇本
但就拍攝手法,..一個五分鐘的長鏡頭,誰有耐心看的下去?
消費者觀眾不是影展的評審,沒有專業的電影訓練教育
大家都是抱著輕鬆的心情來看電影,這樣沉悶的鏡頭誰會想看?
台灣的電影大都是個人主義成分較重,
也就是能表達出導演所要表達的,但卻不是每個觀眾都能接受的
西方電影例如最大電影工業國美國
幾乎都是花了昂貴的成本來拍
那像大賣的所謂商業電影都是劇情緊張,聲光效果十足,無怪乎大家都想看
國片都說沒有錢拍電影,但就算給了上億的資金,有能拍出類似效果電影的導演嗎?
花了大錢,有能做出類似效果的人才嗎?
就算不是花大錢拍這樣大成本的商業大片
那能拍出像"我的野蠻女友"這樣詼諧有趣但不淪為低級笑話並有深刻意涵的韓片嗎?
韓國,日本能拍出大場面的電影(雖不及美國電影的特效)
但也能有劇情,趣味兼具並能吸引觀眾的電影
也有吸引人的恐怖電影來吸金
反觀台灣...這些題材你能拍的出來而又不招致"抄襲","模仿"的評論嗎?
台灣不是沒這樣的人才...只是未經發掘,沒有機會發揮
輔導金不多誰能發揮?
電影工作者不會分工去集資,要導演一人承擔所有拍攝成本
好像沒有了"製作人"這樣的東西
相關單位認為電影是文化而不是經濟產業
難怪不會賺錢...連行銷都沒有誰知道有電影上映了?
小弟不懂這些複雜的環節...只是就單純的消費者眼光來看台灣電影
國片不景氣...照這樣搞下去在十年都不會復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