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ior Member
|
我也不太贊成輔導金制度的做法,其實有滿多的問題的,
這種做法有點像是父母為了打發小孩,而給他錢,很消極...
正如同我先前在某公家機關所聽到的,
為了消耗年度預算,不管有無實質需要,反正年底就是大肆採購,
以確保年度支出與預算相符,而下年度的預算還保留住,
表面上來說確實如先前預算一樣,但事實上,卻是換個方式自肥...
但我覺得大部分的導演在沒有前景與未來的情況下,
可能會認為這是自己的最後一部電影,於是選擇拍自己想拍的電影,
因為這樣才有成名的機會,也才有下一部電影的機會,
而成名最快的辦法就是在影展上拿獎,而影展的口味則是比較篇向個人化,
但事實上,並不是每個人都是侯孝賢,於是...
但整個環境持續不斷地在惡化,會有這樣的想法也不為過,
因為在台灣拍一部商業片,不見得就會有票房,觀眾就會進電影院看,
或許是因為「國片」的關係,也可能是「國外的月亮比較圓」吧!?
使得大家覺得要進電影院不如租 DVD,租 DVD 不如從網上下載或是盜版...
這情況就有點兒類似現在台灣港片的處境,港片本來還滿吃香的,
但後來日片、韓片、亞洲片的類型相似,港片也開始式微了...
個人認為,輔導金的方向或許可改成有點兒類似賭博的方式,
有多少票房,拿多少輔導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