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參加討論,
可能是因為全盛時期已過,
好標題難得一見,
好發議論的網友也一一淡出,
這個討論區眼看就要半瓶醋化。
以上所有人講的,
我都同意並支持,
事實上就如同任何人所創造的事物,
電影是大同小異的,
但是從好壞觀點判定,
就非得是在一定數量以上,
才能畫出好壞的刻度。
以我自己的經驗為例,
當我還沒成為一個電影學生之前,
我已經是每天可以免費進出戲院的電影通了,
由於自忖還有些選片能力,
常常帶著當時的高中夥伴們,
一起去看電影,
一方面請客裝大方,
一方面顯示自己品味超群,
可是就在我用 大製作 大卡司 大宣傳 大人氣
等刻板好電影印象,看過一年幾十部電影以後,
我發現了影展,
等我看過一次金馬獎國際影展後,
又有MTV的大流行,
整代人陷入一種影海茫茫無處靠岸的處境...........
而且幾乎每次面對像太陽系那種,
有幾千部影片的大店,
就會不知所措,
尤其當一同前去的三五雙眼睛,
像乞求食物一樣望著你時,
更是壓力叢生,
要紓解這種壓力,
我只能用最愚蠢的笨方法,
就是花時間,
在沒有網路的年代,
相關資訊一律付之闕如,
時間要怎麼花呢,
就是直接讀文本,
也就是想辦法多看一部是一部,
還記得我從高二到聯考,
把要花到k書中心的錢和補習費全交給了太陽系,
去劉毅家教班上完英文就走到太陽系繼續看電影,
就這樣 我荒廢了一部份課業,
但是對電影的認識卻越來越豐厚,
很多當初的朋友,
現在都在國內各重要電影機構位居要津
後來我當然如願考進大傳系所,
但是老師教的,
已經沒辦法死背或只將他們視為專有名詞看待,
同樣一部部將文本(書上提到的電影)找出來看,
所以電影史 電影理論甚至電影編劇和導演..........
都高分過關,
這時候我常常會想到杜甫的詩句
讀書破萬卷
下筆如有神
同樣
看片破萬部
答題如有神
一直到現在,
成為傳播人,
還是把看電影當成是最重要的娛樂及學習工具,
而且希望能一直熱愛下去,
所以 如果判別好壞,
成為選片標準,
那肯定會出現許許多多的遺珠,
而好壞判定,
真的要每個人親自看過了才算。
儘管我學過的電影欣賞方法多如汗牛充棟,
但是卻再也沒有像高中時的那種自負,
我沒辦法介紹二個素未謀面的人,
甚至各別為對方下判斷,
因為這基本上是不對的。
所以原諒我,
沒有辦法告訴大家,
怎麼樣來分別電影的好壞,
只是野人獻曝,
多看 各種國別 各種類型 各種條件製作出的影片,
像品嚐食物一樣的態度,
先用舌頭(感覺) 再用腦(知覺),
可能是我比較希望分享的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