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 Member
|
給再多的輔導金或預算贊助也沒用,主要是國內電影多半拍的題材不吸引觀眾,人文主義太重,外加一些慢到悶的鏡頭,還得想老半天也不曉得到底想表達啥意義~~~~像前陣子的"不見" "不散",老天,這個再花錢請我看我都不看,或許有些人覺得有內涵,我個人是覺得劇情老套了無新意,又悶到不行.
因此我覺得要振興國片,基本上一定要先從"商業娛樂片"型著手,像"台北晚九朝五"或"十七歲的天空"這類內容比較輕鬆就不錯,否則所謂的國片就是"只適合參加影展用,不適用於一般戲院放映"~別自命清高似的以為商業片就庸俗,我們現在所看的片幾乎都是屬於這性質;商業和藝術之間本來就很難畫分,當藝術到不行沒看人而擺入冷宮裡的時候,充其量也不過是垃圾而已~
再以港片來說,雖然幾乎是垃圾,不過每年倒是拍出一籮筐的垃圾,台灣卻幾乎連垃圾都快生不出來了...因此國片衰微的情況並非國內觀眾崇外,而是現在國片題材太過於非商業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