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魔三部曲 — 撒旦的闇黑頌歌
by 孤槍俠
天魔三部曲(Omen Trilogy)由不同的編導及演員組合陸續完成,伴隨反基督之子戴米安(Damien)三階段的誕生、成長,唯一常駐劇中穩住整體氣氛的重要功臣,是傑瑞高史密斯(Jerry Goldsmith)令人聞之忐忑的經典配樂。
天魔三部曲的配樂連貫方式,並不若約翰威廉士的【星際大戰】系列那樣,以許多代表人物、情境的「主導動機」(Leitmotif)反覆再現。高史密斯藉著一個C小調旋律推演連串深沈、陰暗的和聲,整合聽眾的恐懼情緒,也使得向來不甚識貨的奧斯卡評審委員,首度將最佳配樂獎項頒給在【天魔】(The Omen, 1976)立下現代恐怖配樂標竿的高史密斯。

舊版【天魔】原聲CD(左),與內容增量的豪華版(右)。
【天魔】首部曲一開場,鋼琴單音彈奏出幾個E大調的和絃音符打破寧靜,若無其事的樂念,隨即被升G音的人聲接管,染上不安的顏色;低音提琴將旋律拖曳進入C小調,沈重的行板展開電影的配樂主題「撒旦頌歌」(Ave Satani)。這個加入許多不諧和音,晦暗的合唱主題,是高史密斯精心炮製的經典,他親自以拉丁文撰寫「飲血、食肉,哦!撒旦,反基督…」等聳動、異教色彩強烈的歌詞,組成歌頌惡魔的黑暗彌撒,傳統教會歌頌天主的音樂手段,全部淪為惡魔的奴僕,走調的歌聲充斥著無助、怨嘆,驚悚的場景,處處可見「撒旦頌歌」的隻字片語,與交響樂團及管風琴一同歇斯底里地嘶吼。
反襯邪惡勢力的淒厲與肅殺,高史密斯為悲劇原點的幸福家庭譜寫了搖籃曲般的The Piper Dream主題,隨著凶兆一一浮現,這個甜美的旋律逐步在哀傷與無奈中變形而支離破碎。高史密斯在創作通俗旋律的同時,亦不忘融入獨到的音樂設計。
敘述少年戴米安成長的續集【天魔Ⅱ】(Damien: Omen II, 1978),C小調的「撒旦頌歌」以快板變奏,音樂明顯比第一集更形緊張,黑暗勢力彷彿野火燎原來勢洶洶。續集在人聲的應用上極盡變化,時而咆哮,時而如蛙叫蟲鳴,彷彿真的是新約啟示錄中編號666的野獸。縱使高史密斯在此集並未突破首集的成就,然而音樂仍十分稱職地為三部曲架橋。
統治世界的陰謀已然在成年戴米安心中成形,高史密斯讓六個銅管音符帶出【天魔完結篇:死亡衝突】(The Final Conflict, 1981)裡的C小調新主題,更甚前兩集的厚重感,彰顯黑暗勢力的威嚴,些許哀愁也預示著正邪的宿命攤牌。高史密斯拿手的雄壯銅管,於第三集的配樂情境分擔了人聲的比重,幾個激昂的旋律,逐漸點燃黑暗世界的亮光,最終的決戰場面,一段如同一九六○年代鉅觀宗教電影的聖詠,揮去惡魔強壓下的陰霾。
以出版電影音樂為主的V. Sarabande唱片公司,在【天魔】推出二十五週年之際,接連發行了天魔三部曲的豪華版配樂CD,除了重新整理母帶提升音質,更加收了許多舊版未曾出現的補遺段落。此外,當初【天魔Ⅱ】的原聲帶由於版權問題,於上映十年後,才由英國的Silva Screen唱片公司以重錄的形式出版,高史密斯為該版重新做了樂曲編輯,樂團、合唱團的詮釋與電子樂器的混音手法,亦與電影實際使用的原聲帶有些許差異,重發的豪華版特別將兩種版本並置,提供比較。
無奈Sarabande在台灣雖有代理商,這套經過考古發掘,強化音質重出江湖的配樂經典,在選擇性進口的膚淺經營心態下,仍在本地市場缺如,電影配樂發燒友又得另謀管道自求多福。DVD化的天魔三部曲,也是認識這些音樂的另一種選擇,縱使這些年代稍早的電影作品僅支援雙聲道,在畫面前讓高史密斯音符裡的恐怖感包圍,卻比任何環繞系統更為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