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Jummie
Senior Member
 
Jummie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臺北市
文章: 1,169
五月之戀 (Love of May, 2004) 觀後感...

http://movie.starblvd.net/cgi-bin/m.../LoveOfMay.html


很久沒有振奮心情來寫觀影心得了,距離最近的一次,應該是十年以前的事了吧!?
以前很愛寫些有的沒的東西,文筆還算可以,迷失了好多年,發現很多東西都已荒蕪
,廢了,實在令人感覺唏噓。



五月天在全亞洲第一次電影演出

「五月之戀」剛開始有消息時,打著五月天的第一部電影旗號,大張旗鼓,再加上電
影的片名,很容易令人聯想到這是部關於五月天的戀愛故事,但隨著愈來愈多的訊息
不斷地釋出,我們才開始慢慢發覺,原來是被誤導了,其實應該是「以五月天為背景
的第一部電影」才是。

我想,五月天的影迷一定非常的失望,想進電影院觀賞五月天的演出,結果卻發現他
們真正出場的機會真是少的可憐,除了電影中的演唱會片段,就只有飾演陳柏霖哥哥
的石頭有較多的露臉鏡頭,其餘團員,扣除掉演唱會片段,大概就只出現過一、兩場
而已。

本來在電影還未上映之前,我便在想,以五月天的超人氣,再加上「五月天的第一部
愛情電影」,嗯、有噱頭,「五月之戀」的成績一定很好,但事實上,預告片透露出
的端倪,再加上各處的電影介紹,五月天的歌迷會多捧場,願意接受這個令人殘酷的
事實,我想、真的有點兒拼。

不過,大抵上來說,我絕對肯定這次的宣傳,結合了口碑不錯的團體,出唱片、演電
影,製造宣傳點,還有與 BenQ 的合作,更令人看出電影想走出的巢臼。



五月哪來的雪?我只聽過五月天

我想,當初會想到找五月天來演出「五月之戀」,恐怕真的是由於片名的聯想,就如
同片中陳柏霖回答劉亦菲的這一段話一樣,我也是這樣認為的,但是否真有必要加入
關於五月天劇情的部份?我想,一切都只是為了有個亮眼的成績,而做的考量吧!?
否則以此題材,恐怕很容易再陷入臺灣新電影以來的框框。

加入五月天設定的思考方向,也有了較為活潑的想法,這樣也好,相較於電影較為單
純的主體,這樣會比較讓觀眾可以接受,不過、在看完電影之後,不免會令人產生疑
問?究竟這部電影是「五月天之戀」?亦或是「五月雪之戀」?看來加入的劇情如果
掩蓋過原先所要說的故事,如果沒有好好處理,使之交集,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流暢
,仍會犧牲掉原先電影的主題性。但如果導演換作是我,我該如何去處理!?這個問
題在我看完電影之後,不斷地在我腦海中提起。



藍色大門 vs. 五月之戀

同樣是吉光電影公司出品,同樣是陳柏霖主演,同樣是青少年題材,同樣有戀愛故事
,「藍色大門」與「五月之戀」便很容易會被拿出來相互比較,想當初第一隻預告片
剛出來時,當時的同事便詢問我,「若與藍色大門相比、如何?」

其實我真的很不願意做這樣的比較,畢竟,從「五月之戀」的第一支預告片裡,便會
讓人察覺兩部片的企圖不盡相同,易智言導演比較像在拍自己的作品,而徐小明導演
則比較像是在為臺灣商業電影努力,兩個不同的方向怎麼比?不過、說真的,在看完
「五月之戀」之後,我還是不免做了比較,我感覺,「藍色大門」略勝一籌。

我猶記得「少年也安啦」徐小明導演捕捉邊緣青少年的氛圍與節奏,令人感覺震驚與
印象深刻,至今念念不忘,但「五月之戀」的題材是不同的,它不是部深索青少年問
題的灰暗電影,它是部青春活潑的愛情小品(雖然我不這麼認為),是都會的,節奏
一定會與「兄弟的」電影有所不同,導演自己應該也知道,所以加了許多較為活潑的
敘述橋段,但我仍認為徐小明導演說故事的節奏還是太慢了,電影一開始後不久,便
令我不津想起「藍色大門」的輕快,易智言導演似乎說年輕的故事較好些。



淡淡之愁、淡淡之情,一段尋親之旅

看完電影,我認為這不是部愛情電影,這是一部關於親情的電影,陳柏霖與石頭的兄
弟之情,劉亦菲與田豐的祖孫之情(雖未見過面,但仍思念),田豐與劉亦菲之父的
父子之情,其實都不錯,但、淡淡的,稍微有一點兒感覺,卻又馬上結束,害我期待
更多。

我認為劉亦菲尋親的那一段,真的有點兒馬虎,缺少了祖孫間的交流,雖然電影把五
月雪拍得很美、很浪漫(這部份可能是數位動畫特效,另一段蜜蜂應該也是,別懷疑
,這真的是部數位動畫電影),但、事實上,劉亦菲的思親與尋親,相較於電影中的
五月雪所代表的惆悵,積累五十年的鄉愁,真是淡的可以,儘管女主角一昧地追尋著
它,但它對劉亦菲而言,有何意義可言?

我不明白女主角漫步在五月雪當中,何以能唱出京戲中的那一段思親之愁,她用甚麼
樣感情的情緒?只憑著爺爺多年前畫給她的那只書籤嗎?還是憑藉著對爺爺的想念?
雖然當時畫面上看起來很悲悽,但這淺淺的交集,卻令我感到焦急。

電影劇情設定成這樣,我真的覺得有點兒可惜,或許因為受限於「整部電影走青春動
感路線,將符合當今華語圈年輕觀眾的期待」規劃吧!?




期望推出更多更好的臺灣商業電影

這絕對不是部導演自己想拍的電影,相較於「十七歲的天空」,這部電影相對的純粹
許多,也較為普羅大眾所接受,想先前我要找朋友或學弟去電影院看「十七歲的天空
」時,便碰上了來自於他們的阻力,他們跨不出去自己心裡的疙瘩,無法認真欣賞一
部關於同志的電影,儘管它是部喜劇,他們也獲知很多情報證明它真的很好笑。

可能我口味比較重,喜歡挑剔或是習慣挑剔吧!「五月之戀」其實真的不會太難懂,
很簡單,有美麗的場景,有帥哥,有美女,有偶像,也有熟悉且哼得上口的音樂,更
有淡淡的親情與純純的愛情。
     
      
__________________


blink Nattie's eyes 眨眨娜緹兒眼睛
The Next Enormous Wave of Taiwan Cinema 臺灣電影後浪潮

我寧願遊蕩在妳身邊做七天的野鬼,跟隨妳,
就算落進最黑暗的地方,
我的愛,也不會讓我成為永遠的孤魂。 -李慕白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舊 2004-07-22, 01:12 A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Jummie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