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den Member
|
定義三?
研究物體運動軌跡的教學片
《英雄》中,大家已經見識了張藝謀拍武打動作的細節,這次更把這種細節發揮到極致。以小石子、蠶豆、箭、刀、竹等各種物體為「主角」的特寫鏡頭,充分展現了各種物體不同的運動方式和運動軌跡,堪稱一部研究物體運動的物理教學片。
牡丹坊內滿天飛舞的蠶豆好像在做「布朗運動」,飛刀撞擊樹木後改變飛行線路滑出的弧線,小石子破空穿行的直線,人被毛竹林尖彈起呈拋物線狀前進,厚重的毛竹削尖後直奔人面門而來的尖銳直線,一滴血在空氣中飛行的波動,金捕頭射出的飛箭在精確激光制導幫助下穿過各種樹木直達目標物體的衣服最邊緣的運動曲線,都讓人歎為觀止,這些物體運動佔了影片大量篇幅,堪稱學習物體運動規律教學片,當然,前提是這些運動符合科學規律。
定義四?
致敬電影經典的合輯
拍武打片,最重要要有想像力,動作要出神入化,前所未見才有吸引力,如果這些都沒有,那就只能以向某某致敬的方式模仿一番了。
《十面埋伏》中的竹林,讓人馬上想到李安的《臥虎藏龍》,一拍武打,就只能進竹林,難道成了通病?結尾最經典的情節,劉捕頭刀上的一滴血飛出,飛刀刺破血滴,散落一地鮮紅。這一情節,與《英雄》中張曼玉受傷、梁朝偉不願讓水滴落到她臉上污了愛人面目出手去攔如出一轍。無論是為愛的初衷還是表達愛的方式,都只有重複,毫無新意。此外,影片不僅首映式學習春節晚會形式,影片中也不乏向「春晚」致敬之筆,宋丹丹一亮相,就像晚會小品,只差趙本山站在對面。如果用一個定型演員,要麼就用她的定型形象,要麼給她重大改變,顯然張藝謀導演兩者都不是,沒把演員用好,乃是導演的最大敗筆。至於為向梅艷芳致敬,導演表示大姐的角色將一直空缺,所以宋丹丹以頭目身份出場,但還要刻意用台詞交代一句「大姐豈能輕易現身」。難怪許多觀眾詢問,宋丹丹這個角色有什麼用?
定義五?
古今詞彙融會貫通的教材
故事都講不清楚,對白自然也沒什麼指望,但是,「埋伏」的對白不僅蒼白到幼稚,還有文不文、白不白的毛病,好像五四時代剛流行用白話文寫作初期,文白雜糅這種修辭錯誤,竟成了「埋伏」對白的特點,「埋伏」這種高手製作的電影,竟也跟滿電視氾濫的古裝劇一種台詞水平?劉捕頭感慨自己雖然在官府臥底,但始終沒能救柳老幫主性命,大姐宋丹丹安慰道:「沒關係,那時你在長安公幹。」公幹?是古漢語?是港台話?
這種對白方式比比皆是,聽來如有芒刺在背。
__________________
教父BD台版翻譯超爛喲
|